無棘溪蟾蜍

無棘溪蟾蜍

無棘溪蟾蜍(Torrentophryne aspinia)分布於雲南西部海拔1800—2200m、森林茂密的山區溪流附近。

基本信息

繁殖

無棘溪蟾蜍無棘溪蟾

其繁殖季節始於中秋,持續約1個月,為短期密集的爆發性繁殖類型。此間,雄蟾為抱對而具有明顯的求偶行為和強烈的爭雌、排斥同類的行為。抱對方式為腋胸式即雄蟾前肢穿過雌蟾的腋下,其婚墊緊貼雌蟾胸部中央的兩側。抱對約2—4天后,產卵於水流較緩的回水凼中,卵被包於膠質管狀帶中。產卵時間在白天或夜間,水溫11—16℃,約持續3—6h;產卵數1500—3000粒,一次性產完,其間雌蟾一般不走動,故卵帶只一端固定,其餘大部鬆散地漂浮於水中,產完卵後不久,雌雄蟾均上岸而去,並再難發現。若遇猝冷,抱對體將自行拆散並停止繁殖。

腹吸盤(abdominalsucker)的發生是溪蟾類個體發育和系統演化的一個獨特而重要的方面,它是蝌蚪藉以在溪流中生存的必須器官,同時也是溪蟾類與其它蟾蜍類在系統演化上的分歧所在。所有蟾蜍類蝌蚪在尾芽期前是被包在卵膠帶中的,並且都具有附著器(adhesiveor-gan),該附著器在溪蟾類將繼續發育成腹吸盤,而在其他蟾蜍類則不再發育成腹吸盤。溪蟾類由於產卵於流溪中,其早期個體發育也在流溪中,故需要有適應溪流生存的器官。溪蟾類的蝌蚪在尾芽期以前借卵膠帶附著而固定於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