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柿

閉藏未熟的青柿於容器中,使其自然紅熟,謂之“烘杮”。 土人謂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爾。 即青綠之柹,收置器中,自然紅熟如烘成,澀味盡去,其甘如蜜。

烘柿

釋名

烘柿不是指用火烘,是說將青綠的柿放在器具中自然變紅熟,像火烘出來的一樣,而且澀味盡去,味甜如蜜。

性味

味甘,性寒,澀,無毒。

功效主治

主治通耳鼻氣,治腸胃不足,解酒毒,壓胃問熱,止口乾。生柿性冷,不能同蟹一起吃,否則會使腹痛瀉痢。

發明與傳說

有一個人吃了蟹後,又吃了很多紅柿,結果整夜大吐,以致吐出血,不省人事。一位道士講:只有木香可解,於是用木香磨水灌下,才漸漸蘇酵過來。

拼音

hōng shì ㄏㄨㄥ ㄕㄧˋ
烘柿 
亦作“ 烘柹 ”。 閉藏未熟的青柿於容器中,使其自然紅熟,謂之“烘杮”。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今 唐鄧 間多大柿,其初生澀,堅實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則紅熟爛如泥而可食。土人謂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爾。”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柹》:“烘柹,非謂火烘也。即青綠之柹,收置器中,自然紅熟如烘成,澀味盡去,其甘如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