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它果皮光滑,色澤美觀,無縱溝,果頂凹狀,果臍陷。果肉橙紅色,汁多味甜,糖、蛋白質
、脂肪含量高,還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磷元素。鮮果採摘後須經浸泡脫澀處理方可食用。隆回無核腰帶柿和腰帶柿分別榮獲國家柿子品比第七名,南方品種第一名。是一個非常有潛力鮮食品種。全縣現有栽植面積1.2萬畝,總產量2500噸。該品種樹勢強,樹體高大。樹冠直立或半開張,樹形圓錐、半圓錐形。葉大而伸展,色濃綠。花兩性,花瓣開展或不開展或向外扭曲。果實於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成熟。果大,單果重150―500克。果實中部或近果頂1/3處有明顯溢痕。果皮光滑,色澤美觀,無縱溝,果頂凹狀,果臍陷。果肉橙紅色,汁多味甜,糖、蛋白質、脂肪含量高,還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磷元素。鮮果採摘後後須經浸泡脫澀處理方可食用。一般把鮮柿放在清水中與柿葉一起浸泡7天。隆回腰帶柿加工量極少,全縣目前尚無專一的機械加工企業。一般民間土辦法採用自然曬乾製成柿餅。果品以本地零售為主,市場價一般每公斤1.6―2.4元。柿餅零售價一般每公斤7―10元。今後幾年 ,全縣將著力打造隆回腰帶柿地方特色產品進一步壯大基地規模,興辦專一的柿餅加工廠,統一品牌包裝,力爭把全縣的腰帶柿產業做大做強做出效益。
柿
又叫米果、猴棗,在我國栽種的歷史至少有三千年。據《禮史》記載,柿晨周代就有柿栽培,因當時柿系稀有果實,故被奉為“果中聖品”。自古,名人愛柿不乏其談。漢武功帝在興建御花園時,就特意在園內栽植了大量的柿樹。到唐代“教民植樹”蔚然成風,明高皇帝與柿的“緣份”更是傳為佳話,他微賤時,形單隻影,度日清苦,常“摘柿是充飢”身居皇位後,遂稱柿為“救命樹”,且封柿是樹為“凌霜侯”。
柿的品種繁多,流傳至今的名貴品種有:陝西雞心黃柿和尖柿、河北磨盤柿和蓮花柿、山東菏澤鏡面柿、河南紅柿、湖南腰帶柿、浙江銅盆柿和方柿、安徽鈴燈柿、青島金瓶柿等十多種,其中以湖南腰帶柿和河北磨盤柿,堪稱“柿中之王”。
根據脫澀(成熟)程度的不同,柿可分為甜柿和澀柿;根據脫澀方法的不同,柿又可分為烘柿、白柿、烏柿和西林柿。《本草綱目》釋:“生柿置器中自紅者,謂之烘柿;日乾者,謂之白柿;火乾者,謂之烏柿;水浸藏者,謂之西林柿。”澀柿必須經過脫澀,才能吃。柿子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澱粉、果膠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柿子糖分含量占15%以上,加工的柿餅糖分高達65.22%,每10斤柿餅相當於8斤麵粉或8.5斤大米的熱量,脫澀後的柿,汁多,味甜,肉細,爽口,風味殊美,確不失為“鐵桿莊稼”、“木本糧食”的美稱。
祖國醫學認為,柿味甘性寒,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祛痰鎮咳等之功。古文獻《本草綱目》曰:“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隨息居飲食譜》云:“鮮柿甘寒,養肺吸之陰,宣於火燥津枯之體”;“采青柿緊石灰水浸透,澀味盡去,甘脆如梨”;“乾柿則止血充飢,殺疳療疾,治反胃,已腸風”......現代研究進一步證明:柿果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小兒秋痢、反胃吐食、百日咳、高血壓、動脈硬化、乾性氣管炎、痔瘡出血、大便秘結等症。柿子確實好吃,但要千萬注意:凡中氣虛寒、痰濕內盛、胸腹痞悶以及產後瀉痢瘧、疝、痧、痘症者應忌食之。尤勿與蟹同吃。此外,未成熟的柿子(俗稱澀柿子)含多量的鞣酸與果膠,遇胃酸後易發生凝結形成柿石。胃受柿石的長期刺激,極易腹痛、飽脹、噁心、厭食、消瘦,嚴重時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胃腸道梗阻而引發嘔吐等。柿果上市,不要空腹吃大量柿子;不吃未熟的柿子(澀柿子);吃柿子時少吃纖維素多的食物、蔬菜。
吃法
自然法讓其自然成熟,或用酸梨混合堆放,這樣的柿子吃時只要在柿子頂端打一個洞便可以喝裡面的柿汁,清甜如蜜,十分可口。
漚製法用熟石灰進行漚制,漚制出來的柿子,吃時象吃蘋果和梨子一樣,用刀子削去皮,這樣的柿子又脆又甜。
柿餅法把快成熟的柿子摘下來,去皮曬乾,壓縮成柿餅,這樣加工成的柿子,呈老闆栗色,綿甜綿甜的,是一種止咳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