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本橋

烏本橋

烏本橋(U Bein Bridge),在緬甸的Amarapura(阿馬拉布拉)古城境內,橫跨東塔曼湖(Taungthaman),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橋墩、橋樑、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修建於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

基本信息

簡介

烏本橋 烏本橋

烏本橋一帶本是低洼之地,雨季湖水上漲,湖濱成為澤國。為解決當地交通困難,敏東王修建了這座木橋,同時為了使橋樑不至腐朽,便用了珍貴的柚木來建設整座橋樑,從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質。

風雨的沖刷洗滌,日光的投射照耀,木頭已呈淺灰色,作為遊覽的景點,更作為當地百姓每日過往的交通路徑,至今它仍堅固地屹立在東塔曼湖中。

特點

烏本橋 烏本橋

烏本橋建於1851年,長1200米,全橋完全由柚木鉚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的柚木結構橋。 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3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斗榫。這座橋已經歷經150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實。在當地,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別名——“情人橋”。橋是有長度,但是愛情是沒有長度。

傳說

烏本橋上的亭子 烏本橋上的亭子

烏本橋被被緬甸本地人稱為“愛情橋”。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我查了一下資料,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

相關

烏本橋上的僧人 烏本橋上的僧人

烏本橋的盡頭有個寺院學校。橋上的僧人大多是寺院學校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主動與外國人交流的願望,並在這種交流過程中燦爛如同一縷陽光。英語都是寺院學校必須修的課程。於是每到黃昏,他們就來到這裡和外國人交流,以鍛鍊口語。

寺院學校,也強制學習外語,這是一個社會核心性力量尋求向外交融的象徵。這些僧人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願望,渴望自由的交流。

烏本橋 烏本橋

與遊人交流中,遊人絲毫感受不到漠然、沉重、自卑,也感受不到任何自我的有意壓抑,以及對交流主體背景差異的擔憂。僧人們清澈如這湖水,乾淨,明亮。也許,他們所揭示的精神狀態,也是緬甸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