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烏土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藍田鄉,在鄉政府駐地西南12.5公里處。元末,當地顏氏始祖顏榮由漳州西橋紫泥山前遷入,為紀念原居地,取名紫泥。解放初與黃柏合鄉稱紫柏,1961年析村時,因該地有下烏土自然村,故名。
一、行政隸屬於地理位置
烏土村系安溪縣藍田鄉行政村,位於藍田與蘆田鎮交接點,坐落於全鄉最高山峰朝天山南側。東與山內寨、西坪接壤,西與黃柏、進德村交界,北至朝天山,南連雲山、三洋村。全村人口2209人,465戶,1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近9平方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縣城60公里。
二、村風村貌
烏土村歷來民風淳樸,村民勤勞善良,愛拼敢贏。全村經濟活躍,逐年穩步增長,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容村貌全面改善。2004年道路已實現硬化,次年村主幹道已架設路燈,成為全鄉首個擁有路燈的村落。近年來,經濟寬裕的村民新建房屋不斷增多,公路兩旁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錯落有致。現在固定電話、小靈通及機車輛全村普及,手機、寬頻、數位電視信號網點已覆蓋全村,部分農戶還擁有私家汽車。烏土國小完小已建立電腦多媒體教室,教學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三、建築景觀
烏土村境內現一古建築五座:始建於元初的紫泥顏氏宗祠和安福庵堂,始建乾明代的廈祖宇、上祖宇和顯赫宮等建築,景觀資源豐富。尤其是顯赫宮(亦稱“仙宮”),每天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前往朝拜。顏氏宗祠和安福堂等建築2007年已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庵周圍有兩棵系全鄉第一、全縣歷數不多的參天大樹,已列入省級古樹名木保護。此外,還有大湖竹海中的“鐵桫欏”,是與恐龍時代保存下來的大型蕨類植物,堪稱植物的活化石,極為稀少而顯珍貴。
四、歷史人文
烏土村舊屬安溪縣還一里。元初始祖顏榮公由漳州西橋分徙安溪縣還一里紫泥(今藍田烏土村),為紫泥顏氏肇基始祖,定居烏土繁衍。紫泥顏氏肇安後,就陸續有族人遷往縣外、海外。清乾隆年間顏浩妥遷居台灣台中縣;嘉慶年間(1796—1820年)顏玉蘭、顏玉賜遷居台北路淡水。清末民初,顏惠芸、顏惠芹等遷居新加坡,後裔顏輝宗在新加坡創建“源崇美”公司,他一生愛國愛鄉,為家鄉捐資捐物,興建校舍,開闢公路,深受村民稱讚。顏氏族人還有許多遷居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江西上饒三清山、浙江樂清市及晉江、石獅、南安、漳平等地。
五、物產經濟
烏土村境內土地肥沃,毛竹資源十分豐富,歷來為村民利用它加工成各種茶農具,如畚箕、笳籬、茶篩、殺青籠等竹製品,這些製品輕便,耐用,衛生,為廣大茶農制茶首選器具,銷路一直看好。近年來,全村大力改造低產老茶園,建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大面積種植鐵觀音。廣大茶農通過不斷的技術培訓,制茶技術日趨成熟,茶葉產量不斷增加,品質不斷提高。在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支茶葉經營、深加工隊伍。很多青年外出闖市場,開茶店,為茶農產茶提供安全可靠的銷售渠道。目前全村在外開茶店已達百家,按人口比例已居全鄉之最,分布在廣東、廣西、北京、山東、上海、陝西、內蒙古等省區市及本省各地。現在,茶葉種植、茶店經營與毛竹加工已成為全村三大經濟支柱。
其他相關信息
村委會設在下烏土,轄6個自然村。高山環繞,有朝天山、銀瓶山、雙髻山、牛舌坂等。打蛇嶺是古時通往西坪後格必經之道,棗嶺是往藍田、長坑必由之路。境內有活化石桫欏與千年古杉。村民主要為顏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