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社會心理學著作]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社會心理學著作]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5年。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著作。在書中,勒龐闡述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而當一個群體存在時,他就有著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截止2013年,《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多版本烏合之眾封面 多版本烏合之眾封面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細緻描述了群體心理的一般特徵,分析了人們在群聚狀態下的心理、道德、行為特徵。解釋了為何群體往往呈現出“盲目”、“衝動”、“狂熱”、“輕信”的特點,而統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體的這些特點建立和鞏固自身統治的。

作品目錄

第一卷 群體心理第二卷 群體的意見與信念第三卷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第一章 群體的一般特徵第一章 群體的意見與信念中的間接因素第一章 群體的分類
第二章 群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第二章 群體意見的直接因素第二章 被稱為犯罪群體的群體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理性與想像力第三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的手法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審團
第四章 群體信仰所採取的宗教形式第四章 群體的信念與意見的變化範圍第四章選民群體
第五章 議會

創作背景

法國大革命後,資產階級學者將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看作是理性的勝利。然而,這一看法並不能解釋理性號召人們趕走了國王,為什麼還出現了雅各賓專政的恐怖。在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的學者中,勒龐成為一位佼佼者:他獨闢蹊徑,開拓了這一研究的心理學視角。

勒龐指出:“理性已盡其所能,別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對於那些仍舊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另尋他法。”為了尋找“他法”,勒龐自稱是二十年如一日,積累了可觀的成就,先後出版了一系列關於大眾心理研究的成果。《烏合之眾》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思想

一、群體的基本概念

(一)群體的性質

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作者認為:“‘群體’一詞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個人,無論他們屬於什麼民族、職業或性別,也不管是什麼事情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可以說處於群體中的個人都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融入群體中,個體的差異從而被隱藏、模糊。它與題目中的“大眾”表示的含義相同,強調的是一群人的集合。

例如,因釣魚島事件引發的抵制日貨遊行事件,愈演愈烈地發展為打砸日系車輛、日資商場,並傷及無辜民眾,平時的守法公民們由於強烈的情感形成一個心理群體,在這種狂熱的情感驅使以及人數賦予的力量的下行使著所謂的“正義”,群體的共同意志潤物無聲般的取代了個人意志,使個體在無意識的自覺狀態下順利完成從外物到內化的轉變,這就形成了群體無意識行為。

(二)群體的基本特徵

勒龐認為:“自覺地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是就要變成組織化群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徵。”在五四運動初期,“民主和自由”的口號指導著人民去救亡圖存,當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後,個人情緒在群體中被格外放大,口號與主題的分化不明確,讓群體做出了類似“火燒趙家樓”的事件,群體的基本特徵可以大致歸為兩方面,一是個性的消失,二是感情的強化。再者便是“無意識品質占上風”,當民眾聚集時往往都會情緒高漲,使個人的感情不分青紅皂白的歸順集體思想,從而不自覺地進入到集體意識中去,群體行為脫離理性的的最明顯體現就在於群體的無意識行為代替了個人的有意識行為。

二、群體行為的社會心理特點及原因

(一)群體行為的社會心理特點

從“成都被打女司機”事件可以一窺群體行為的社會心理特點,從起初網友怒斥打人者,到風向突變、集體訓斥女司機,直至網民人肉搜尋出女司機個人隱私並公布於眾,女司機不情願地發表道歉聲明,部分網民對女司機又抱有同情心理,結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的相關內容,可以將群體行為的社會心理特點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衝動與多變。當面臨問題時,群體通常不會做預先的策劃安排,危機出現時往往會情緒壓倒理性、盲目衝動代替思考,正被“無名氏”的群體所裹挾。

第二,易受暗示和輕信。勒龐指出,群體成員彼此間通過暗示、情感傳染等加快了無意識個性的顯現,人們立即將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為成自身行為趨向。

第三,情緒的誇張與單純。勒龐認為,雖然群體中的個體表達出來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極為簡單而妄誕。例如在巴黎恐怖攻擊之後,民眾普遍將整個穆斯林群體置於口誅筆伐的境地,而忽視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歐洲的穆斯林與基督教徒相安無事的生活了很多年,而大多數民眾處於群體感情的狂暴中,對自己的言行並未有足夠的責任感,更加激化了群體情緒的誇張與單純。

第四,偏執與專橫。群體中的個人會表現出明顯的從眾心理,在心理學範疇又被稱為匿名狀態,個體藉助“數量即正義”之名行不負責任之事,勒龐稱之為“群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定律”,最易滋生出如教條主義、摒棄責任、頑固偏執的心理。

(二)群體行為社會心理特點的原因

社會心理特點可以總結為三點具體原因:心理趨同、情緒感染、心理暗示。在群體中,具備足夠強大的能力來抵擋情感暗示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易於在趨同的洪流中迷失。

三、群體行為的力量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出現如下觀點:“群體喜歡的英雄,永遠像個愷撒。”群體領袖相當於羊群中的頭羊,群體行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被領袖所支配,這或許可以解釋文革時期狂熱的個人崇拜,在喬治·奧威爾的《1984》與《動物農場》里更將領袖的動員手段描寫的細緻入微,從語言上講主要有斷言法、重複法、傳染法。現代傳銷與邪教的發展便歪曲的利用了這幾種動員手段,鼓動群體無意識行為,給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破壞,也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作品影響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凡是那些需要發動大規模民眾參與的行動,諸如政治家煽動國家瘋狂、商業界鼓動群體購買、媒體誘導民眾意志等等,都必然利用了龐勒的思想,很多行動綱領都是參考了勒龐的群體心理分析而制定的。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不僅是心理學研究者必備的一本書籍,對於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工作者們也有著借鑑作用。比如書中對於犯罪群體的闡述,說明群體的犯罪傾向等,對於研究犯罪心理學的人們以及法律工作者們,也會有莫大的幫助。《烏合之眾》對於從事或研究政治經濟的人們也會有幫助。書中對於選民群體和議會群體心理的研究,有許多值得借鑑之處。

作品評價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勒龐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美國社會學家墨頓:“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出版信息

中文版本
2010年1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戴光年譯,新世界出版社
2011年5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馮克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1年8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全譯本)》,戴光年譯,新世界出版社
2012年6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英漢雙語修訂版)(套裝共2冊)》,戴光年譯,武漢出版社
2014年1月,《烏合之眾》,何麗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4年5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珍藏紀念版),馮克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5年1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馮克利譯者,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6月,《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胡小躍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5年6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劉君狄譯,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5年9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呂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年12月,《烏合之眾-“慢讀”系列》,張倩倩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年1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陳劍譯,譯林出版社
2016年3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王浩宇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年7月,《烏合之眾:民眾心理研究》,何道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馮克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7年3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若初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7年4月,《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張艷華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8年1月,《烏合之眾:群體心理學》,董強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社會心理學著作]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社會心理學著作]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從1894年開始,勒龐發表了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主要有《民族進化的心理定律》(1894年)、《烏合之眾》(1895年)、《社會主義心理學》(1898年)《革命心理學》(191 2年)以及《戰爭心理學》(1916年)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