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褒揚先烈,永遠紀念歷年來在革命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指戰員,根據中央人民委員會1933年7月11日第45次會議決定興建的。由錢壯飛設計,梁柏台任工程指導。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一段鮮血凝固的歷史,是萬古長青的建築,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紅軍指戰員而建造的,座落在位於葉坪鄉的臨時中央政府廣場東北端,1934年1月竣工落成。
紅軍烈士紀念塔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負責籌建。梁伯台任工程指導,錢壯飛為總設計。紅軍烈士紀念塔整個外形象一顆炮彈,其寓意“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塔身正面從上到下嵌鑲了“紅軍烈士紀念塔”七個黑體大字。塔身並嵌有無數個小石塊,象徵著無數個紅軍指戰員為了革命的理想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塔座為五角星體,全由紅條石雕成,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
發展歷史
紅軍烈士紀念塔於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工程剛開始,在中央蘇區就掀起了一股自動募捐的熱潮。中國工農紅軍殘廢院捐大洋二十一元二角九分六厘;直屬醫院政治部捐大洋八元七角一分;一軍團八月三十日來電,已集中捐款二百四十元……在這些募捐隊伍中,瑞金葉坪村的謝益輝老人的故事特別讓人難以忘懷,當時,他已年過花甲,唯一的兒子,參加了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光榮犧牲。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紅軍烈士塔開始修建後,謝益輝老人將多年積攢下來,準備買棺材的三塊大洋也捐了出來,工程籌備處的同志知道謝大爺的情況,說什麼也不肯收,謝大爺激動地說:“你們一定要收下,我連兒子都獻給了蘇維埃,你們就讓我為兒子和其他烈士盡點心意吧!”。就這樣,從前線到後方,從機關到基層,從幹部到戰士,從軍人到農民,一雙雙熱情的手,一顆顆滾燙的心,為了緬懷犧牲的將士,他們省吃儉用,在有限的津貼和一伙食費里抽出一元、兩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來支援紀念塔的建造。
1934年2月2日上午8時,蘇維埃中央政府在這裡隆重地舉行紅軍烈士紀念塔揭幕典禮。中央軍委主席朱德走上塔 座,介紹了紅軍從井岡山以來英勇鬥爭的經過,在幾年鬥爭中被國民黨屠殺的五六十萬革命民眾,以及紅軍領袖趙博生、黃公略等同志犧牲的情形。朱德最後號召大家要繼承先烈遺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徹底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紅軍烈士紀念塔被敵人拆毀,當地民眾在沉痛和憤怒之中,冒著生命危險,把紅軍烈士紀念塔拆除下來僅有完整的“烈”字抬回家裡隱藏起來,一直珍藏到全國解放。為重現歷史風貌,1955年在遺址上按原貌修復了烈士塔,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如今,紅軍烈士紀念塔已成為紅都瑞金的勝景和重要標誌,更成為後來人對革命烈士寄託無限哀思的地方。每到清明,學生們總要前來祭奠,中央領導到了瑞金,首先就是要向烈士塔敬獻花圈,表達對烈士的崇敬。是啊,烈士塔的每塊石子,都附著烈士的英靈,都記載著蘇區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無私奉獻、流血犧牲的動人故事。瑞金沙洲壩的楊榮顯老人,有八個兒子,在第五次反“圍剿”最為激烈的時候,他毅然回響政府擴紅的號召,全部都送去參加了紅軍,不幸的是,八個兒子無一生還,全部戰死沙場。楊榮顯老人,在彌留之際,沒有一個兒子送終。那是怎樣的悲痛,又是何等的豪情!蘇區人民為了蘇維埃共和國,犧牲的太大,奉獻了太多。當年瑞金全縣僅有24萬人,而參加紅軍的就有4.9萬,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甚至14、15歲的紅小鬼都加入了革命隊伍,其中,為革命捐軀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達17166人。紅軍長征後,瑞金人民又遭到敵人的瘋狂報復,對紅軍家屬和普通民眾也肆意捕殺,很多地方都成了“血洗村”、“無人村”,“瑞金縣城人口差不多減少一半”,其慘狀,正如國民黨在報告中所說,“無不焚燒之居,無不伐之樹木,無不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丁,閭閻不見炊煙,田野但聞鬼哭”。從1934年紅軍長征後,一直到1949年重新解放約15年時間裡,瑞金的人口一直呈負增長。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革命烈士鮮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它將永遠在人民心目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景點特色
紅軍烈士紀念塔塔高13米,炮彈形的塔身布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徵著無數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為五角形體,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表達了蘇區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
所獲榮譽
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