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鋼冶金技術,我國在西漢早期就已發明和廣泛套用了。徐州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現:楚王陵保存著一處完整的西漢楚王武庫,庫中堆滿各式成捆的實戰楚漢兵器,兵器雖歷時2000多年,依然鋒利無比,輕輕一划刃鋒力透十餘層厚紙。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對武庫鐵器的研究分析表明:當時的鋼鐵技術正處於發展時期,淬火工藝、冷鍛技術、炒鋼製作均已使用。楚王陵的年代下限為公元前154年,這表明我國在西漢早期(公元前2 世紀中葉)已發明並使用了炒鋼技術。
近年在河南鞏義市鐵生溝、南陽瓦房莊等處都發現過漢代炒鋼爐遺址。鞏義市遺址斷代是西漢中期到新莽,瓦房莊遺址使用時間比較長,由西漢中期到東漢晚期。另外,鐵生溝還出土了一些炒煉產品,經分析,有的含碳量是百分之一·二八,有的是百分之○·○四八。文獻上關於炒鋼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太平經》卷七十二,書中說:“使工師擊治石,求其鐵,燒冶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邪耶。”這“水”應指生鐵水。“萬鍛”應指生鐵脫碳成鋼後的反覆鍛打。
十八世紀中葉,英國發明了炒鋼法,在產業革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馬克思懷著極大的熱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不管怎樣讚許也不會誇大了這一革新的重要意義。
優點
成分可適當控制,生產率比較高,質量也比較好。在現代,人們常把由礦石直接制鋼的工藝叫一步冶煉或直接冶煉,而把先由礦石冶煉成生鐵、然後再由生鐵煉鋼的工藝叫兩步冶煉或間接冶煉。炒鋼的生產過程也分兩步:先煉生鐵,後煉鋼。因而在某種意義上說,炒鋼的出現便是兩步煉鋼的開始,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古代鐵器的廣泛使用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