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科心要》)
【異名】
麻葉(《藥性論》)【來源】
為桑科植物大麻的葉。。【化學成分】
是葉的主要成分;又熱帶國家在大麻成熟時或成熟後,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中歐國家在未成熟時最高,其它中間寒暖的國家,含率在二者之間。又,此等物質,在貯藏時以及經過加熱、光照等物理作用,含率可起變化。例如Δ2-四氫大麻酚酸,經日光照射,可變為大麻酚酸,又在暗處長時間,也可變為大麻酚酸及大麻酚,因此久藏的葉中的大麻酚酸,並非其本來成分,而是因Δ2-四氫大麻酚酸經過光照而生成的。如同其它雌雄異株的植物一樣,異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異之處。就含氮物質而言,大麻雄株葉中總氮及蛋白質氮常較雌者為少,但在老葉中則無甚差別。又雄大麻葉的水溶性蛋白質比雌株的葉含較多的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酸,而雌株的葉的水溶性蛋白質,則含較多的組氨酸、脯氨酸和二羧基的胺基酸。大麻葉、莖、芽中都含極少的植酸鈣鎂,而在木髓和花中,此物質含率較高(相當於150~160毫克%)。
大麻無論葉、花,都含抗菌物質,它(們)是帶酸性、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醚、石油醚等油溶劑的樹脂狀物質
【性味】《
綱目》:"辛,有毒。"【功用主治】
治瘧疾,氣喘,蛔蟲。①《唐本草》:"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主蛔蟲;搗敷蠍毒。"
②《東北藥植志》:"有解痛、麻醉、利尿作用。"
③《中國藥植圖鑑》:"夾入菸草中吸之,治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