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火藥局是位於雙橋門街南側的街巷,又名洋炮局,因清代的火藥局、洋炮局設於此而得名,曾名小街,1949年後改名為雙橋里。
沿革
火藥局、洋炮局都是洋務運動的產物。1865年5月,李鴻章升任兩江總督,他到南京赴任後,便把蘇州的洋炮局遷到南京,擴建為金陵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機器廠的前身)。由於當時長江防備炮台每年需要從國外購入不少價格昂貴的火藥,而且火藥還常常不能及時運到,為了不受制于洋人,所以洋務派提出了“自行仿造,就近興辦,則價值既廉,取用甚便”。因此金陵製造局下屬的各分廠分局中,火藥局的規模最大。火藥局的廠址距金陵製造局約3里,全廠四周有10多尺高的圍牆環繞,有8根高大的煙囪,4架大馬力的機器,6台大鍋爐,廠中還挖有一條小河,火藥局的建成滿足了防備炮台軍火的需要。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火藥局日夜趕製槍炮彈藥,爐火數月不息,生產的軍火在此次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為此,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荃奏報朝廷撥銀10萬兩,對火藥局進行擴建,從美國購進機器50多台,並奏準每年增撥經費5萬兩,以便能夠“放手製造”火藥大炮,擴建工程於1887年竣工。火藥局、洋炮局的設立開創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