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歌

火炮歌

打火炮,是湖北神農架的一種傳統民俗娛樂形式,因一般在喜慶之時吹打,而又常常伴有激烈的火炮(即鞭炮)聲,故稱之打火炮。

起源

神農架民歌主要有山鑼鼓和火炮歌兩種形式,都是神農架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

山鑼鼓是一種歌唱和打擊樂相結合的板腔結構的田歌形式,當地人把鑼鼓稱為“家業”,把打唱藝人稱為“鑼鼓匠”或“歌師傅”。在農忙時節,常又有威望的長者掌鼓板,副手敲鑼鼓,站在勞動人群前唱歌,催人鼓勁。鑼鼓的套曲、唱腔豐富,曲板多變,故有“出鄉十五里,各有一鄉風”之說,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最近神農架對這種地方特色顯著的傳統文藝形式,加以改進升華,既保存原汁原味,有賦予了時代活力,編排的《神農架梆鼓》節目,作為全省唯一獲選節目參加了第二屆全國“四進社區”文藝展演,並榮獲金獎。火炮歌是打火炮時所唱。

現狀

打火炮是神農架的一種吹打形式,因一般在喜慶之時吹打,常常拌有激烈的火炮(鞭炮)聲而得名“打火炮”。這種民間樂隊有一套完整的樂器(哨、吶、鼓、鈸、大鑼等)和一班吹打藝人。吹打藝人邊打邊唱火炮歌,歌曲樸實無華,節奏活潑歡快,富有鄉土情趣。全區各鄉村均有此種樂隊。

這種民間樂隊有一套完整的“家業”(即樂器),如瑣吶、鼓、鈸、大鑼、馬鑼等和一班吹打藝人。吹打藝人非專業藝術人員,而由各村的業餘文藝愛好者自由組合而成。若哪家有嫁娶、祝壽、造屋上樑等喜慶之事,都要請一個班子來打火炮熱鬧一番。特別是迎親時,火炮班子走在隊伍前列,吹吹打打,喜氣洋洋,很是熱鬧。 當地民間用的鼓一般都是用木頭和羊皮自製的,有大、中、小三種型號。三種鼓固定在同一木架上,後面連著一個半圓形的木權,使用時木權卡在鼓手腰間並用繩子繫緊,成為系在腰間的架子鼓。這樣,鼓手一人獨敲大、中、小三面鼓,邊走邊敲,瀟灑自如。 吹打藝人往往又是出色的民間歌手,他們可以邊打邊唱,謂之火炮歌(又稱花鼓子歌)。火炮歌有四句頭、五句頭和四句半,也有長短旬的溜板和數板。演唱時,與打擊樂和嗩吶曲牌的轉換緊密配合,節奏活潑而歡快。嗩吶曲牌多用平腔、陶腔、蠻調、四平調、文曲子和武曲子等曲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