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帽
南極高原部份區域被由水冰和乾冰組成的永久冰帽覆蓋,厚度約3公里。火星南半球冬季時季節性冰帽會覆蓋在永久冰帽上,最北界線可到達60°S,厚度約1米。冰帽面積的縮小可能是因為地區性的氣候變化或大範圍的全球暖化造成。
1966年Leighton和Murray提出火星極區冰帽儲存的二氧化碳含量遠比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量多。但現在一般認為火星兩極大部分是水冰。火星兩極都有季節性的薄層固態二氧化碳;而在南極有一個永久性的殘餘二氧化碳冰帽覆蓋在水冰形成的冰帽上,厚度約8到10米。也許關鍵論點是大塊的冰層其實是水冰,因為乾冰的機械強度並不足以使一個厚度3公里的冰帽處於長期穩定狀態。
歐洲空間局的火星快車號探測資料顯示南極高原冰帽可分為三個主要的部份。反照率最高的部份冰帽組成成分約85%是乾冰,15%是水冰。第二部份則是冰帽與周圍平原交界的邊緣陡坡,幾乎全由水冰組成。最後一部分是環繞冰帽的永久凍土區,從邊緣的陡坡向北方延伸數十公里。
永久冰帽的中心並非位於90°S,而是位於地理南極點北方約150公里處。火星西半球的兩個巨大撞擊坑-希臘平原和阿爾及爾平原使火星南極的永久冰帽區產生了永久的低氣壓。因此造成的氣候模式產生反照率較高的蓬鬆白雪。這是相對於火星南極東半部因為只有少量雪產生的黑冰(Blackice)。
地表特徵
南極高原可分為兩個區域-AustraleLingula和PrometheiLingula,這兩個區域由以下數個峽谷分隔:PrometheiChasma、UltimumChasma、南極峽谷和南極槽溝。理論上認為這些峽谷是因為下降風(katabaticwind)造成。南極高原內最大的撞擊坑是麥克默多撞擊坑。
火星的噴泉
火星南極冰帽的季節性結霜和溶霜產生了類似蜘蛛的放射狀渠道,而這些渠道因為太陽光照射造成其深度約1米。接著,升華的乾冰(也可能是水冰)增加了內部壓力,噴出冰冷流體和由玄武岩風化後形成的暗色的泥沙混和的物質,相當類似噴泉。這樣的過程相當快速,並且觀察到在該區域的地質可能在幾天、幾星期或幾個月內變化,其變化速度不尋常地快,尤其是對火星而言。目前尚無派遣探測器登入探測“暗色沙丘斑點”(darkdunespots)或“火星蜘蛛”(spider)區域的計畫。
火星
地理 | 反照率特徵 | 火星運河 · 太陽湖 |
山峰 | 陶瑪西亞 · 弗雷葛拉山脈 | |
火山 | 塔爾西斯:奧林帕斯山 · 亞拔山 · 艾斯克雷爾斯山 · 帕弗尼斯山 · 阿爾西亞山 埃律西昂:埃律西昂山 · 赫克提斯山 · 歐伯山 大瑟提斯高原 · 泰倫納山 · 哈德里亞卡山 · 阿波羅山 | |
峽谷 | 水手號峽谷 · 艾徹斯谷 · 卡塞峽谷 ·阿瑞斯峽谷 · 道峽谷 · 哈馬契斯峽谷 · 馬丁峽谷 | |
平原 | 北方大平原 · 烏托邦平原 · 亞馬遜平原 · 克里斯平原 · 埃律西昂平原 · 希臘平原 · 阿爾及爾平原 | |
區域 | 火星北極高原 · 火星南極高原 · 凱多尼亞 · 混沌地形 · 雅尼混沌 · 梅杜莎槽溝層 | |
撞擊坑 | 鏈坑 · 斯基亞帕雷利 · 古瑟夫撞擊坑 · 埃伯斯瓦德 · 玻尼維爾 · 艾爾伯斯 · 維多利亞 | |
地質特點 | 火星小球體 · 火星蜘蛛 · 瑞士乳酪特徵 · 碳酸化合物 | |
衛星 | 火衛一 ·火衛二 · 其他:史迪克尼撞擊坑 · 火衛科幻 | |
探測 | 弗伯斯計畫 · 精神號觀測 · 機會號觀測 · HiRISE · 登入火星 · 火星車 · 火星人造物體 · 載人火星計畫 | |
隕石 | ALH 84001 · 傑辛喜隕石 · 凱杜隕石 · 休格地隕石 · 納克拉隕石 | |
凌日 | 火星日食 · 火衛一凌日 · 火衛二凌日 · 水星凌日 · 金星凌日 · 地球凌日 | |
其他 | 火星殖民 · 火星地球化 · 火星天文學 · 火星計時 · 大流士火星曆 · 賀頓火星計畫 · 近火小行星 · 火星軌道穿越小行星 · 2007 WD5 · 火星科幻 · 火星人·火星沖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