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灘羊皮背心採用灘羊皮製成,灘羊皮是灘羊羔生下45天左右宰殺取皮,底絨少,絨根清晰,不粘連,具有波浪形花彎,俗稱“九道彎”,毛長,柔軟,靈活,光潤,毛色多為純白色,也有少數為純黑色,主要產於寧夏銀川,鹽池,中衛,內蒙古賀蘭山,甘肅靖遠;河北主要是毛皮集散地沒有此種品種。灘羊是蒙古羊是後裔,後經遊牧遷徙到寧夏黃河兩岸草灘上。寧夏草原乾旱少雨而牧草豐足,水質微鹼,礦化度高正是灘羊繁育的天賦條件,使之素有“輕裘”美稱。灘羊皮主要加工的男女冬裝,獵裝穿著輕便,暖和,舒適,美觀大方,雍容華貴是中國傳統出口商品,用灘羊皮生產毯子以纖維勻長,絨毛滑松,富於光澤和彈性而馳名中外。灘羊皮每年產量約為25萬張,約10萬張出口歐洲,5萬張出口日、韓等,10萬張國內銷售。
服飾
灘羊皮背心,背心的一種,無袖上衣,也稱為馬甲或坎肩,是一種無領無袖,且較短的上衣。主要功能是使前後胸區域保溫並便於雙手活動。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內,也可以穿在內衣外面。主要品種有各種造型的西服背心、棉背心、羽絨背心及毛線背心等。
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裲襠是背心的雛型,為敞領無袖束腰衣,仿自漢代的裲襠鎧,背心取其“當背當心”之意(見圖)。宋代稱作背心。至清代,背心形制多樣,有大襟、對襟、琵琶襟等,且男女皆可穿用。其中一種正胸飾一排13顆橫紐的“巴圖魯(滿語勇士)坎肩”,初用於朝廷要員,後也為一般官員穿用。士兵還將背心用作號衣。民國時期,勞動人民多將背心當作外衣穿。現代生活中穿用背心已十分普遍。
西裝背心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繡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背心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其特點是前衣片採用與西裝同面料裁製,後衣片則採用與西裝同里料裁製,背後腰部有的還裝帶襻、卡子以調節鬆緊。
現代背心款式按穿法有套頭式、開襟式(包括前開襟、後開襟、側開襟或半襟等);按衣身外形有收腰式、直腰式等;按領式有無領、立領、翻領、駁領等。背心長度通常在腰以下臀以上,但女式背心中有少數長度不到腰部的緊身小背心,或超過臀部的長背心。一般女式背心為緊身形,男士多為寬大形。
灘羊皮背心採用灘羊皮材料製成,其中數寧夏的灘羊皮最好。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背心中填入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