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湯小籠包子

灌湯小籠包子,常見於生活之中的沒事,是開封的傳統食品之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簡介

包子是開封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東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樓”,制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第一”。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

歷史淵源

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30年代, 他適應市場需求,對包子的製作方式加以革新,獎原來用半發麵制皮和瘦皮和瘦肉摻豬皮凍糕加江米、料酒、子母油、甜麵醬、小磨香油等制餡,改為用死面制皮和用白糖、味素為餡提鮮。通過“三硬三軟”和面,使麵皮盤筋韌光滑,不漏湯,不掉衣。
還改大籠為小籠蒸製,就籠上桌,鏇吃鏇蒸,保持鏇蒸,既保持了包子的熱度和形狀的完美,又便於經營,備受顧客歡迎,此即為灌湯小籠包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