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開封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十大菜系中“豫菜”的發祥地。開封菜也以獨特的汴京風味成為豫菜的代表之一。開封的諸多佳肴中,最吸引人的有水煎包子、桶子雞、套四寶等。開封的特色小吃有花生糕、雙麻火燒等。開封著名的餐飲老字號有:第一樓、又一新、稻香居、黃家老店、馬豫興等。另外在鼓樓夜市上也可品嘗到非常有當地特色的風味食品。
水煎包子
水煎包子是開封很有名的一種風味小吃,多處都有賣家。水煎包子,選料精細,要求嚴格。面要好面、肉要好肉,生薑扒皮、大蔥只用蔥白,大料面也是買來花椒、大茴香,自己磨。操作上堅持手工剁餡,而不用絞刀絞。寒冬臘月也要工打餡,打好後用食鹽和醬油醃上,第二天用。包子下鍋,一鍋多少個是一定的,多一個也不放,保證個勻量足。雖然包子下鍋後,要澆上一層稀面水(故稱水煎包子),實際上是少不了要用油。拌餡用小磨香油,外邊也要向鍋底澆灑小磨香油,所以包子出鍋,老遠就聞著噴香。出鍋的包子,一個是一個,沒有粘的,沒有破的,黃焦酥脆,特別好吃。
桶子雞
桶子雞店相傳創立於北宋時期,據說,其技藝是從皇宮御膳房傳出。由於桶子雞選料嚴格,製作講究,故其成品形體圓美,不裂口,不破皮,色澤鮮黃,味香爽口,入口嚼起來既嫩又脆,油而不膩。桶子雞整隻趁熱撕吃,不走油,不跑味。如果切食,刀口則十分講究。先用刀從雞身中間左右切為兩半,然後再分為前脯、後腿,皆切成細條,腿膀剁成小塊,提箸而食。
套四寶
套四寶是開封的傳統菜餚,堪稱“豫菜一絕”。“套四寶”絕就絕在集雞、鴨、鴿、鵪鶉之濃、香、鮮、野四味於一體,四隻全禽層層相套,個個通體完整,無一根骨頭。每當酒席宴會上過幾道菜之後,這道菜便用青花細瓷的湯盆端上,展現在食客面前的是那體形完整、浮於湯中的全鴨。其色澤光亮,醇香撲鼻。
孔雀鰻魚
原料:鰻魚一條,開封鹹肉200克,糖醋黃瓜、醬紅蘿蔔、三味油各適量,精鹽10克,胡椒粉1克,紹酒10克,味素5克,自製香醬50克,蔥段、薑片各10克。
製法:1.鰻魚初步加工後,分為三段,前段用調料醃製後放入鹹肉條,中段去骨剞花刀後同剞立刀的後段用調料、蔥姜等醃透。
2.將黃瓜片、醬蘿蔔切成孔雀尾狀以及翅膀放入盤中,盤的另一端放上雕好的孔雀頭。
3.最後將三段鰻魚上籠蒸透,取出擺成孔雀狀,激上燒熱的三味油即成。其特點是造型美觀,香鹹腴美,回味無窮。
風味炒冰
漫步夏日開封夜市,各種美食小吃琳琅滿目,異彩紛呈。其中極引人注目的是讓人既飽口福、又祛暑熱的冷食-炒冰。炒冰用的是特殊的炒鍋,即急速冷凍鍋。這種特殊的炒鍋,可以在半分鐘內,將溫度降到-40℃。炒凍的原料,也不是冰,而是鮮榨的水果汁。如今,炒冰越來越多,較以前不僅增加了品種,而且增加了花色,什麼果汁炒冰、奶油炒冰等,炒出來的冰,質地細滑,入口即化,較之冷凍機制出的冷飲,別有一番風味。
小籠包
開封第一樓灌湯小籠包
“中華老字號”——“開封第一樓”是一家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其經營的“第一樓小籠包子”更是以用料考究,製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風味特點和“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優美形狀令人傾倒,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
小籠包子原名灌湯包子,俗稱湯包。包子在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市場上已有售賣,是當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玉樓”的名品,時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北宋南遷傳到臨安(今杭州)又稱“灌漿饅頭”為當時著名的市食小吃。20世紀30年代,第一樓名廚師,將大籠蒸製改為小籠蒸製,且連籠上桌,始稱“小籠灌湯包子”。“一樓,一樓,更上一層樓”。這是今年來開封人對第一樓最新評價,因為單一品種的小籠包子,已發展成為風味獨特的系列產品“小籠包子宴”和“速凍包子”,使其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其“小籠包子宴”,又稱“什錦風味包子宴”,是包子大師曹振傑率眾徒創新和研製的。包子分為灌湯、魚仁、翡翠、雞丁、韭頭、蘑菇、南薺山楂、蝦仁、素餡與麻辣包子十大風味。十籠包子依次品嘗,可謂變換中耐尋味,妙在其中;口感上層次分明,漸入佳境。來自美、法、日、意、澳等國的朋友,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在遊覽古城名勝之餘,無不以品嘗“包子宴”為樂事。
參考資料
【1】開封美食網
【2】開封小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