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鳳山廟

灌口鳳山廟

灌口鳳山廟位於福建廈門集美區灌口鎮灌口街北側,距集美鎮只有7公里。鳳山廟建於明末天啟、崇禎年間(1621-1644年)。鳳山廟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李冰及其次子因治水有功為後代庶民所敬仰,二郎神因為民除掉蜀郡都江之孽蛟,後人遂在四川灌縣立廟紀念,宋真宗時追封為清源妙道真君。2012年9月,被正式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起源簡介

灌口鳳山廟灌口鳳山廟
鳳山廟建於明末天啟、崇禎年間(1621-1644年)。該廟原為兩進宮殿式結構的建築物,前殿有八幅青石窗雕、盤龍石柱、青石雄獅、石柱楹聯及屋頂是翹角式明代石雕裝飾,雙龍搶珠的藝術雕塑,但因歷史悠久,毀損甚多。後經歷幾次重修、擴修,現在前殿是由海峽兩岸信徒集資修建,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樣修葺一新。楹聯都是前清時期同安縣的舉人、大學士所寫,工筆完整、書法技藝精湛。後殿是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仰光同安縣安仁里公會捐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鳳山廟祀奉"李府清源真君二郎神"。李冰及其次子因治水有功為後代庶民所敬仰,二郎神因為民除掉蜀郡都江之孽蛟,後人遂在四川灌縣立廟紀念,宋真宗時追封為清源妙道真君。

現今灌口鎮鳳山祖廟的前殿記載著該神的來歷。青石窗雕描繪蛟龍興風作浪,一老一少與孽蛟搏鬥;後蛟龍屈服,江上風平浪靜,祥雲朵朵,一老一少駕著被馴服的蛟龍,迎著彩雲,冉冉上天。

灌口鳳山廟不但使灌口市鎮發展有其淵源關係,更重要的她又是與台灣、海外有淵源關係密切。明末清初,灌口也是鄭成功反清復明基地之一,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其將士將鳳山廟香火傳至台灣。清雍正、乾隆年間,灌口鑾井派之陳氏大批遷居台灣繁衍,現今台北縣三重市,彰化二林鎮、嘉義縣大林鎮、台中縣的東勢鎮和雲林縣等的望族,香火也是來自灌口的分爐。目前,台灣奉祀灌口鳳山廟香火的廟宇多達160多座。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如緬甸仰光、馬來西亞檳城、印尼三寶壠、泰國曼谷等地,都有灌口鳳山廟的分爐。儘管"大使公"傳至各地名稱不一,如泉州府屬各廟稱"日月大使",台灣稱"王孫大使",漳州稱"清源真君"等,其香火都來自灌口鳳山廟,可見灌口鳳山廟是"大使公"的發祥地。

現今灌口鳳山廟已修葺一新,溢彩流光,金碧輝煌。"大使澤長俎豆南海看萬里,真君名重光風海峽借千秋"是灌口鳳山廟與台灣海外關係淵源流長的真實寫照。今鳳山祖廟於農曆五月初四為二郎神生日,三月初七日為廟際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