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濰縣署中寄弟墨第一書,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2],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3]?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4],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5],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6]。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7]。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8],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子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瞧陽、張方平[9],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10],及打油詩詞[11],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12]。
注釋
[1]濰縣:即山東濰縣。署:官署,縣衙門。
[2]方寸:指心
[3]與我何與也:對於我能得到什麼呢?第一個“與”,同“於”。第二個“與”,給與。
[4]《易》:指《易經》。韋編三絕:連線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年喜《易》,讀《易》韋編三艷。
[5]微言:隱微不顯之言。精義:精微深刻的意義。
[6]窮:盡。
[7]“雖生知”二句:雖然是生來聰明行動自由的聖人,也不能不下苦功夫刻苦鑽研。
[8]翰林:即翰林院。《阿房宮賦》:賦篇名,唐人杜牧作。四鼓:四更。
[9]虞世南:唐太宗時任秘書監,唐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為“五絕”,著有《北堂書鈔》。張瞧陽:張巡,唐,南陽人。安祿山反,巡與許遠死守瞧陽,城陷,罵賊被殺。張方平:宋代南京人。少聰明過人,書過眼不再讀。舉進士,為著作郎。神宗時累官參知政事,著有《樂全集》。
[10]傳奇:唐時稱小說為傳奇,宋以諸宮調為傳奇,元稱雜劇為傳奇,明以戲曲之長者為傳奇。此泛指一般戲曲。
[11]打油詩詞:指通俗的詩詞。據《升庵外集》載:唐人張打油《雪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籠。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12]齷齪(wò chuò 臥輟):髒。信中列舉正反典型例子,用事實說話,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作品賞析
該封信主要談讀書之法,是作者教導後學的經驗之談,對讀書學習仍有指導意義。作者首先對一般人稱讚的“過目成誦”,提出異議,認為“過目成誦”是最不濟事的,然後列舉孔子、蘇東坡為例,說明他們對於好書、好文章反覆閱讀、仔細鑽研,遂心領神會,終於成為大學者、大詩人,寫出流傳千古的文章和詩篇。而那些只靠過目成誦,書不再讀的人卻寫不出好的文章和詩篇。
作者還提出讀書要抓住關鍵,不能不分主次,鬍子眉毛一起抓。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對於書籍,不能“篇篇都讀,字字都記”,只精美的文章,反覆閱讀,深入鑽研,才能統其關鍵。
作者簡介
鄭板橋即鄭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舉人,1736年(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卒年七十三。舍弟墨第一書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
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
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
《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
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
》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一部《史記》
,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
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注釋:
①選自《板橋家書》。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朝書法家、文學家
。濰縣署,當時鄭燮供職於此。濰縣,今屬山東省。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②濟事:能成事,中用。濟,對事情有益。
③了了:明白。
④方寸:指人的內心。
⑤不暇:沒有空閒,指應付不過來。
⑥ 與:相關。
⑦韋編三絕:相傳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
次。韋,皮革。
⑧微言精義: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
⑨困勉下學: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⑩洒然:暢快的樣子。
⑾四鼓:四更,凌晨1~3時。
⑿迄:始終,一直。
⒀沒分曉:不懂道理。
⒁齷齪:不乾淨,這裡有品味低俗的意思。
⒂及:以及。
譯文
讀書把看一遍就能背誦當作本領,最是對事情沒有好處。
眼裡看的清楚,心裡匆匆而過,其實留在心中的並不多,因為來來往往頻繁而應付不過來,好像看
著歌舞場裡的美女,看上一眼就過去了,對於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千百年來,看一遍就能背誦的人,有
誰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到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都斷了好幾次,不知他翻閱過幾千百遍啊
!從而對《周易》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明白,越鑽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它們的盡頭
在哪裡。即使是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發於本願從容不迫的執行的聖人,也不會停止刻苦勤奮的學習人
情事理的基本常識的功夫。蘇東坡讀書一般不需要超過兩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讀《阿房宮賦》到四更天
,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覺得他讀書辛苦,可蘇東坡卻洒然不倦。怎能因為看一遍能記住就結束學習這件事
了呢!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等人,讀過的書一生不看第二遍,因此最終也沒有寫出好文章。
何況看一遍就能背誦,就有了什麼東西都要背誦的弊端,例如《史記》130篇中,以《項羽本紀》
寫得最好,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和垓下之會寫得最好。反覆誦讀使人欣喜悲泣
的就這么幾段罷了。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難道不是一個不懂讀書方法的蠢人!還
有小說家的作品,各種品位低俗的戲曲及打油詩。如果也都過目不忘,(這樣的人)就像一個破爛的櫥
櫃,臭油壞醬都放在裡面,他的品味低俗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主旨
這封家書實際上是對“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的批駁,從而引導家中子弟樹立讀書必須深入研究的
正確態度
第一段作者便提出過目成誦“最是不濟事”,表明了鮮明的態度。
第二段作者先是指出匆匆而讀其實什麼收穫也沒有,接著又以孔子、蘇東坡、虞世南等人為事實論
據,從正反兩面論證,強調只有深入研讀才能真正讀懂書中真諦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進一步論述“過目成誦”的另一弊端——“無所不誦”:不辨真偽精粗,一概成誦,結
果只能成為“臭油壞醬悉貯其中”的“破爛廚櫃”,論證了讀書應該有所選擇,取其精華,令讀者的認
識又深一層。
練習
一、解釋下列加點字
1、最是不濟事( 對事情有益 )
2、眼中了了(明白)
3、方寸無多(內心 )
4、微言精義( 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
5、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刻苦勤奮地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6、坡洒然不倦( 暢快
的樣子)
7、與我何與也(相關)
8、迄無佳文(終)
9、老吏史苦之(以……為苦)
10、其齷齪亦耐不得(不乾淨,這裡有品位低下的意思)
11、孰有如孔子者乎(誰)(及,比得上) 12、惟虞世南(只,只是)
13、往來應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14、且過輒成誦(就)
15、悉貯其中(都)(存放,放置)
16、愈往而不知其所窮(窮盡)
17、豈非沒分曉(不懂道理 )
18、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四更)
19、過目成誦(看過一遍就能背下來。形容記憶力強。)
20、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1、雖生知安行之聖(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
二、翻譯句子
(1)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有些人讀書把看過一遍就能背誦當作(一種)才能,這是最無益處的。
(2)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書中)精微的語言,深刻的道理,越是探究越是有所發現,越是鑽研越是深入,越是深入進去就越是不知道它們多么奧妙。
(3)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即使是(象孔子這樣)生下來就明理,就行大道的聖人,也不停止刻苦學習的努力。
(4)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怎么能因為看了一遍就可以記住於是就結束繼續學習呢?
(5)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何況過目成誦還有什麼東西都記誦的弊端。
(6)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反覆誦讀、觀看,使人欣喜使人悲泣,就在這么幾段中罷了。
(7)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這樣的人)就像一個破爛的櫥櫃,臭油壞醬都儲藏在裡面,他的品味低俗也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8)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千百年來,過目成誦的人,有誰比得上孔子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本文選自《板橋家書》,作者是 清朝(朝代)鄭板橋(人名),他我國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他以 畫蘭、竹、松、石、菊聞名於世。為“ 揚州八怪”之一。
2、找出本文的成語,應接不暇 過目成誦 韋編三絕 微言精義 生知安行
3、關於讀書的方法,本文作者反對 過目成誦 和 無所不誦 ;主張深入探研書中微言精義 和選擇書中精華反覆誦讀 。
4、鄭燮為什麼反對“過目成誦”的讀書方法?(用原文回答)“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
5、文中列舉孔子、蘇軾的事例,其作用是:論證一般人讀書更應該深入探研書中微言精義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