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南昌航空大學山東函授站與濟南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濟南廣播電視大學航空藝術學院”,開設空中乘務、航空服務兩大專業,為蓬勃發展的航空業培養急需的高標準專業人才。
航空藝術學院以實現學生就業為辦學方向,以機場和航空公司用人要求為培養目標。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就業技能培訓和外語表達能力的教學,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職業素養、服務意識和管理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吃苦耐勞及溝通能力、儒雅端莊的氣質、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成為具有全面專業技能、多學科知識的套用型、複合型人才。
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服務型人才,學生就讀我院就是為了畢業後能迅速就業。奧運會和經濟飛速發展決定了航空業的迅猛發展和壯大,各航空單位用人需求也在迅猛增加。學院與首都國際機場、山東航空公司、青島機場、威海機場、大連機場、廈門機場等國內民航單位實現了合作。合格畢業生將被推薦到以上單位的安檢、地服、值機、VIP服務、機場貨運、機場安保等部門工作。
專業特色
航空服務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符合現代航空服務發展需求,熟悉空中乘務工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實務,具有較強英語閱讀和交流能力、崗位實踐能力、綜合服務能力及應變能力的高素質空中乘務專門人才。同時也能勝任從事民航管理、旅行社和文化傳播、文藝宣傳等行業工作。
專業課程設定: 化妝與禮儀、形體與舞蹈,國語、乘務英語教程、民航英語、社會心理學、機場服務、未來空姐面試指南、民航概論、航空及民航法規等。
專業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機場及各企事業單位、從事空乘、機場值機、候機引導、VIP服務和相關崗位的工作;或到企事業單位從事宣傳、文藝指導等工作。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符合機場地面服務發展要求,熟練掌握民航服務、安保理論知識、地勤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英語閱讀和交流能力、協調公關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從事機場服務、機場安保、運輸管理等民航服務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適應旅行社和各企事業單位文化組織宣傳等行業工作。
專業課程設定: 機場服務、航空法、民航英語、安全檢查概論、證件檢查、旅遊地理、安檢行政法規、航空服務禮儀、航空市場行銷、民航旅客服務心理學等。
專業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機場或民航商務等部門從事安檢、地勤、值機、候機樓服務、廊橋管理、飛機監護、機場安保等工作;或是從事鐵路、文藝單位的培訓管理等工作。
旅遊管理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符合旅遊業需要的專門人才,賬務旅遊管理方式與方法,熟悉我國有關旅遊業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系統的掌握旅遊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能,能獨立的進行旅遊市場的調查研究與綜合分析;熟悉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和旅遊線路設計、導遊等相關業務。
專業課程設定: 旅遊概論、市場行銷學、旅遊專業英語、韓國語、旅遊地理、旅遊資源與開發、旅遊心理學、旅遊法規、旅遊經濟學、導遊業務、旅遊社交禮儀等。
酒店管理專業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符合當代酒店業發展需要,能適應酒店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酒店管理人員。同坐職業技能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掌握酒店服務和運營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理念,能夠適應酒店業快速發展的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課程設定: 旅遊概論、旅遊經濟學、公共關係與溝通技巧、現代飯店管理、酒店專業英語、韓國語、酒店服務技能、英語口語、統計學原理、食品營養與衛生等。
課程設定
航空服務專業培養目標及規格
一、培養目標
通過三年的基礎理論課學習,外語交流能力訓練,行業氣質、習慣養成培養,專業實況模擬訓練,專業實地實習實訓,培養氣質高雅、文化底蘊濃厚、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紮實、綜合服務能力和崗位應變能力較強的,有良好體能及健康心理,掌握現代民航發展理論及航空服務知識,有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能力的訓練有素的外向型人才,為中國民用航空業培訓和儲備高素質、專業化的航空服務人才。
二、培養規格
基礎知識:外語、計算機套用基礎、法律基礎、體育。
專業必修知識:民航英語、民航英語口語使用會話、標準日語、民航基礎知識、民航概論、民用航空法、航空心理學、辦公自動化、旅遊學概論、旅遊地理、旅遊市場行銷學、交際美學、語言技巧(國語訓練)、航空安全與保健、國際禮儀、形體訓練、安檢理論基礎知識、應急設備及處置訓練。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
(2)、理解航空服務的理念。
(3)、掌握航空服務基本知識。
(4)、計算機等級證書。
(5)、高職高專英語等級證書。
(6)、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識。
(7)、民航客、貨運代理上崗證
空中乘務專業培養目標及規格
一、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民用航空器客艙服務工作,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民航空中乘務員。本專業的畢業生應是具有堅實的外語基礎,較全面的民航運輸知識,較廣泛的人文學科知識,並受過乘務專業基本訓練的實用性、技能型專門人才。該專業學員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體育鍛鍊習慣。熟練掌握至少兩種外語,掌握形體訓練的基本方法,能較好地保持健美的體形。養成適應民航空中乘務專業需要的高雅的坐、立、行、走姿勢。掌握化妝美容的基本知識,學會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高雅、純真、大方。養成開朗、積極、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的健康心理。努力使身體狀況達到或保持《民航空中乘務員體格檢查鑑定標準》規定的各項標準。
二、培養規格
基礎知識:外語、計算機套用基礎、法律基礎、體育。
專業必修知識:乘務英語、英語聽力、民航英語實用英語會話、標準日語、韓語;民航基礎知識、民航概論、民用航空法、航空心理學;辦公自動化、旅遊學概論、旅遊醫學、空運地理、旅遊市場行銷學;未來空姐面試指南、交際美學、語言技巧(國語訓練);航空安全與保健、航空客運規章與流程、空乘服務與禮儀、公共關係、形體訓練、應急設備與處置訓練、客艙組織服務與管理。
(1)、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
(2)、理解航空服務的理念。
(3)、掌握航空服務基本知識。
(4)、計算機等級證書。
(5)、高職高專英語等級證書。
(6)、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識。
(7)、民航客運、貨運代理上崗證
合作院校
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面向全國招生,以工理文管為主幹學科,經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始建1952年,是全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原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 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開始國防科工委參與共建。
學校占地面積 3000 畝(其中前湖新校區占地 2250 畝),校舍建築面積 75 萬平方米。學校現有 25 個科研所(室),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7 個省級研究(工程)中心,教學,科研設備 17000 余台套。圖書館藏書 108 萬多冊,電子圖書 50 萬片,中外文期刊 2200 余種。
該校在校生 23000 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17569人,碩士研究生 638 人。校本部教職工 1325 人,專任教師 892 人,教授 186 人,高級職稱人數 490 人,兼職教授 57 名。中科院院士 1 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2 名, 24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省(部)級學科帶頭人 21 名。建校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 4 萬多名。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 42 個,其中工科專業 17 個,管理學專業 6 個,文學專業 7 個,理科專業 7 個,經濟學專業 1 個,法學專業 2 個,教育學專業 2 個。學校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航空與機械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自動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體育系、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部、文法學院、海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科技學院以及現代教育中心等20個教學院系。
學校現有8 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省級品牌專業和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學校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3個,並具有工程碩士,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還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四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
學校共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 400 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15 項,獲國家專利 40項,60餘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學校堅持發展傳統國防特色專業,堅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服務地方,服務國防”的發展方向。多年來,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及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等航空航天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委託,2003年學校開始招收國防生,現在校國防生530名。
同時,學校積極拓寬辦學理念和辦學路子,大力發展管、文、理、經、法、教等學科。學校還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後與日本、加拿大、烏克蘭、英國、澳大利亞、法國、芬蘭、韓國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長期校際合作關係,並常年聘請外教來校任教。目前,隨著學科專業和系部布局結構更趨全面、合理,學校在建設多科性大學和構建多層次辦學格局的道路上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學校各項事業的快速協調發展,引起了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注。2004 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同志親臨學校前湖校區視察。學校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空前提高,學校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和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求效益”的發展思路,不斷深化改革,適應市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進辦學效益,曾先後榮獲:航空工業創建40周年有重大貢獻單位、航空工業先進單位、航空工業精神文明建設暨凝聚力工程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園林綠化先進單位、校園建設先進單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軍訓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為振興航空事業、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