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縣圖書館

澧縣圖書館創建於1958年8月,位於澧陽鎮文化街,占地面積2.1畝,總建築面積為2100平方米,現有幹部職工22人,屬縣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一所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服務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簡介

澧縣圖書館創建於1958年8月,位於澧陽鎮文化街,占地面積2.1畝,總建築面積為2100平方米,現有幹部職工22人,屬縣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一所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科研服務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內設辦公室、采編室、綜合外借室、報刊閱覽室、文化共享工程辦公室、參考諮詢及基層輔導室、名人書庫、電子閱覽室、少兒圖書館。總藏書量為106000餘冊,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及各類少兒圖書,其中還珍藏有線裝古籍書6910餘冊。現已建成基層圖書流通點10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網點253個。2003年,基本實現了圖書採購、分編著錄、檢索、統計和流通自動化管理。從2008年3月份起,該館實行了免費借閱。

歷史

澧縣圖書館的前身是1950年9月建立的澧縣人民文化館(1952年改稱澧縣文化館)圖書室。1958年8月創建時,接受黃貞元等私人捐贈古籍萬餘冊,接收舊民眾教育館舊書二千餘冊,湖南省文教廳撥發新書二千餘冊,自購新書二千餘冊,共有藏書16000冊。另訂國內外報刊30多種,除部分古舊書籍外,全部開架借閱。1961年4月,該館併入縣文化館(文化大革命中曾停辦),在此期間,開展圖書借閱和報刊閱覽活動,逐年增添新書,至1965年止,累計藏書四萬餘冊。但一場“文革”浩劫,造成圖書大量散失,到1976年重新恢復圖書館時,原藏書僅存二萬餘冊。
該館初建時設縣工會俱樂部(今縣交通局駐地),後與文化館合署開展活動,先後以今城關中學、解放中路蘭江橋北端縣文化館新址為館舍。因受房屋限制,館內僅有藏書室和閱覽室各一間,占地面積最大時不過280平方米。
1981年,縣委、縣政府著手籌建新館事宜,三年內共籌資 29.8萬元,在文廟西側建造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一幢,建築面積為1575平方米,1984年4月竣工,6月正式向讀者開放。後又新建職工宿舍、臨街門面平房數間,計410平方米。至此,圖書館總建築面積已達1985平方米。內設外借室、少兒閱覽室、報刊閱覽室、參考諮詢室、采編室、培訓室、報告廳和辦公室等。配套及服務設施有書架125張(累計單層長度2010米),閱覽桌42張,閱覽座位320個,目錄櫃6張,電腦打字機一台,複印機一台,以及錄音機、電視機等辦公用具和安全保衛設備。
至1998年底止,全館在編工作人員15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7人,具有大專文化程度的6人。縣財政年撥給包幹事業經費99600元,其中單列購書費2萬元(自1998年開始在財政預算內列支)。

館藏

館內藏書以農業中的糧、棉、油、畜和工業中的紡織、化工、釀酒為主,已逐漸形成為本地工農業生產服務館藏特點。總藏量為 10.7萬冊,其中線裝古籍 7085冊(“文化大革命”中散失後被縣檔案館收藏,至1991年才由縣政府辦發文從檔案館收回入藏),報刊200多種,期刊28870冊,工具書1001種,地方文獻410冊。該館還收藏有《叢書集成》、《四部備要》、《冊府元龜》、《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文苑英華》、《佩文韻府》、《直隸澧州志》等古今有價值藏書。

讀者服務

“一切為了讀者”是該館的辦館宗旨。多年來堅持每周開放52小時。採取送證上門、街頭辦證、集體辦證、組織集體閱覽等方法,每年換髮新證近1000個。還根據讀者需要,常年開展預約借閱,建立服務網點,開展以養殖業、種植業、致富信息等科普讀物為主的送書下鄉活動,僅1996年送書到基層就達4500冊。為方便基層讀者,1989年還購置汽車一輛,開辦汽車圖書館為偏僻地區讀者服務。為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利用,每年堅持編印信息資料1—4期。 1991年至1993年三年間,還分別編印出版了《農村致富實用技術選編》、《獨生子女科學育教錄》、《家庭科學生活匯粹》,計 32萬餘字,全縣發行 6萬餘冊,深受廣大讀者好評。自開展圖書館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活動以來,共進行科研課題跟蹤服務42個,其中有5個項目分別獲省級一、二、三等獎。
為宣傳圖書館,該館還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館辦活動來吸引讀者,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讀者協會”,發展會員近100人,並辦有“圖書導報”發至全國各地。舉辦各種培訓班,與縣教委、團縣委聯合經常開展故事演講、辦手抄報、徵文競賽和各種展覽活動。僅1993年舉辦的《東方巨人——毛澤東》圖片展就接待參觀者近萬人次。
1994年和1998年,澧縣圖書館二度被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