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吃法

“鮮”指原料,“淡”指其味,確是潮菜的主要特點,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市場活躍,幾乎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可以吃到“生猛海鮮”了,於是潮菜“鮮”的特點也就不怎么稀罕了。“淡”則壞事,特別是內陸人很不習慣。我曾在北京王府飯店請人吃潮菜,就由於“淡而無味”,錢沒少花,人家卻不領情。朋友們反認為潮菜名聲大就是因為它價錢貴。
潮菜是潮汕海洋文化的產物,根源於海濱地區。由於沿海空氣溫度大,含有不少的鹽分。人的皮膚與青蛙相類似,保留著微弱的吸收鹽分的機能,因而吃的食品相對就淡。內陸人全靠吃菜補充鹽分,自然就鹹。潮汕人天天要衝涼,並不只是為了洗澡,而是為了衝掉皮膚上多餘的鹽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想在北方做潮菜就不妨稍鹹一些,才符合辯證法。
潮菜的有名,除了鮮淡之外,還有許多講究。比如:佐餐的小碟多,各有定數:蚝烙要配魚露、香菜;生炊龍蝦要配桔油;白灼螺片要配梅糕醬和芥末。為此,潮菜發明了許多特殊的佐料,如魚露、沙茶醬、桔油、普寧豆醬等,風味獨特,妙不可言。
潮菜不講“香”,講營養。在潮人眼中任何食品都是中藥,從小就經過家庭的薰陶,分得出食品的“涼”與“熱”。這個涼、熱並非冷暖之謂,而是指其藥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潮菜中的湯都是精心烹製的藥湯,最典型的如橄欖豬肺湯。豬肺為北方人所不吃,配上橄欖確是一味潤肺順腸的中藥。正因如此,潮菜中的湯大多見不到油。不是沒有油,而是儘量在熬制中將其撇除,吃的時候則棄其實,取其湯。這個道理如果不向內陸人講明白,他們吃湯中之肉、骨,自然不香、無味,何異於白水煮鵪鶉?
我的結論是:吃潮菜,特別是請外地人吃潮菜,不僅要讓,而且要講,講吃的道理,講食的文化。這樣的吃法才是有名有實,讓人覺得潮菜講究,潮菜高貴。價錢貴也令人服氣,覺得物有所值,不僅吃了食物,而且還吃了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