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產地
聞名遐邇的潮汕鹹菜,素以金黃晶瑩,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風味獨特而令人饞涎欲滴,飲譽海內外市場,廣受海內外潮人的青睞。作為潮汕三寶之一的潮汕鹹菜,其中最具代表作的當數現今汕頭金平區小公園一帶的老二鹹菜口,已有50年歷史。著名的愛國華僑莊世平吃過也對其豎起大拇指。老二鹹菜口遠近聞名,也稱“放心鹹菜”。是現今潮汕不含防腐劑,口味數一數二的潮汕鹹菜,促進食慾。潮汕鹹菜也是潮汕海內外上千萬僑胞的思鄉之物,過年送禮必備。所具特有的潮汕特產,“飯中魚肉不如一口鹹菜”,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魅力。
潮汕鹹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菜,屬於潮菜系。酸菜類食品,以大芥菜為原料加鹽醃漬而成。潮州大芥菜品種為包心芥菜,俗名大菜,它色澤金黃,味道鹹芳爽脆,聞名遐邇的潮汕鹹菜,素以金黃晶瑩,酸甜酥脆,香醇爽口,風味獨特而令人饞涎欲滴,飲譽海內外市場,廣受海內外潮人的青睞,人們常說“潮汕有三寶,魚露、菜脯和鹹菜”,是潮汕民眾居家生活常見的小菜,更是一些潮汕酒樓烹製潮汕風味菜餚的必備原料,
主要原料
潮汕鹹菜是用潮汕本地特產卷心的芥菜作為主要原料。因芥菜長得快、長得大的緣故,潮汕人亦稱它為“大菜”。芥菜原產北方,但自移植到南方之後,因土壤和氣候關係,芥菜發生了很大的變異,有的在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民細心培植下,質量變得更為優良。潮汕地區的芥菜,其葉豐腴多汁,味微苦清甘,肉厚、質脆而嫩,卷心結球,株重約三五公斤,富含養分,有宣肺化痰,溫中利氣、消腫止痛之功。
過去,潮汕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醃鹹菜,作為常年佐餐之用。每年秋收後農民會在田地里種上芥菜,菜地都是選在離村莊近,離水源不遠的地方。每天早上都要澆水,平時還要澆足夠的農家肥。成熟的芥菜只在卷心的上面有少許的、薄薄的綠葉,其餘全是如白玉般的肥厚葉片。將其上面少許的綠葉摘除,就是圓圓的、肥白的芥菜心,潮汕人叫作“大菜蕾”,最適宜醃製。潮人種芥菜也確有經驗。建國前,外地人是不會種芥菜的,他們的所謂芥菜只是幾片長葉,不會包成球大的心,直到上世紀50年代,潮汕老農前往各地傳經,才傳播開來。
醃菜製作
潮汕鹹菜是醃菜的一種。醃菜的製作,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周朝就已有之。據《周禮·天官》載:“醢人掌四豆之實。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筍菹。”“菹”, 即今之泡菜、鹹菜、酸菜也。醃製後的芥菜能去其辛燥苦澀,轉為性涼味鹹酸,其利氣豁痰、健脾和中之力更勝,民間習用其滷汁以治肺癰、咳血、喉痛、聲啞、漆瘡搔癢等;鹹菜醃製後產生大量的乳酸,能抑制人體腸內有害菌群和促進消化,其保健作用,乃滲透於膳食之中。
製作方法
潮汕人醃製酸鹹菜的製法與古人做菹基本相同。大菜收割後,一般都將老葉去掉,大棵的切成兩半,小的用整棵,略加曝曬,使其軟化,摻和食鹽裝進大缸,用大石頭壓緊。兩三天后,食鹽融化,大萊也壓出菜汁,再把適量的熱米湯澆進缸里。以後每天都加澆米湯,直到菜缸有酸甜氣味散發,菜葉由綠變黃,便可以取出食用。這種醃製方法,能使醃菜色、香、味俱佳,風味誘人,惹人喜愛。
特點分類
潮汕鹹菜因醃製方法不同,因而有鹹菜和酸鹹菜兩種風味。醃製鹹菜是把收割的大菜去掉殘瓣外葉,洗淨後切成兩半或四片,曬乾外表水分,用鹽把外瓣揉得稍軟,然後放進缸中,一層層擺得整齊均勻,每層都要加撒食鹽在上面,表層要多些,並均勻地撒放適量南姜、食糖,然後把缸封好,壓上石頭。幾天之後,一缸滿滿的大菜變成八分滿。醃製一兩個月的稱為“新鹹菜”,四五個月以上的稱為“老鹹菜”。取鹹菜的時候手要乾,不進生水就不會發霉,吃上一年都不會變質。
醃製好的潮汕鹹菜,觀之顏色金黃晶瑩,賞心悅目;聞之清香撲鼻,神清氣爽;生、熟吃均可,是潮汕人吃白粥時最經典的佐餐醃菜,也是具有獨特風味的調味佳品。生吃,肉質肥厚,爽脆無骨,鹹淡適中,鹹中微酸,酸中略甜,集鹹、酸、甜於一味而又恰到好處,食後回味無窮,思之頓生唾液。熟吃,可素炒;還可以配合肉或魚類、貝類煮成湯菜,也可用於炒麵線和其他菜餚,皆酸鹹可口,很能刺激食慾。許多旅居海外的潮汕僑胞,回鄉探親,都要不辭辛勞攜帶一些正宗鹹菜回去品嘗,視為最大收穫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