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甲魚簡介
“潢川甲魚”是正宗的中華鱉,在動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的爬行綱,龜鱉目,鱉科,鱉屬,是變溫動物。潢川甲魚因產於潢川而聞名,其外表輪廓呈倒馬蹄形,體形偏薄,背脊平整,腹部為黃白色,背部為黃綠色,裙邊寬而厚,四肢爪子排列整齊。活體無騒腥味道。食用時,可明顯感覺其肉質純正,細嫩鮮美,有嚼味,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也優勝於其他種群。潢川縣境內養殖的甲魚蛋白質含量較高,含有10多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含有鈣、磷、鐵、鋅、鉀等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另外,潢川甲魚肌肉中硒的含量達60μg/kg,鋅含量達18.8mg/kg,高於一般動物鮮肉中硒和鋅的含量。歷史積澱的獨有甲魚養殖方法,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徵和獨一無二的感官和理化質量指標,具有明顯的潢川地域特色。潢川甲魚產品區地理位置獨特,稟賦資源優越,功效突出,地域特徵明顯,享有盛譽。目前,潢川甲魚養殖逐漸步入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軌道,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斷擴大,為潢川甲魚品牌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潢川甲魚的歷史淵源及生產、銷售情況
潢川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豫鄂皖三省結合部,轄17個鄉鎮、4個辦事處和1個農場。總人口80多萬人,總面積1666.1平方公里。作為南北氣候的過度地區,潢川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壤類型多樣,光熱資源充足。獨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水源和氣候條件,孕育了大量的生物種群,潢川甲魚的優良品質就是在這種地理環境下產生的。目前,素有 “甲魚王國”美稱的潢川縣甲魚養殖面積達6800畝,是河南省最大的無公害生態甲魚養殖基地。
潢川甲魚通常被稱作光州甲魚、光州馬蹄鱉、中華鱉、老鱉、元魚、團魚等;民國後,光州更名為潢川,“光州甲魚”、“光州馬蹄鱉”等也逐漸被稱作為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潢川甲魚”。
潢川甲魚質地上乘,腹色清白,裙厚上翹,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是風靡豫南一帶的佳肴,為光州的食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光州志記載,早在唐朝時,潢川縣就有了“光州馬蹄鱉壓斷街”的說法,清朝時,有專職人員在光州為皇室捉鱉烹製菜餚,光州馬蹄鱉與光州貢面、潢川金桂並稱光州三絕,成為了宮廷貢品。潢川人民研製出了甲魚各種不同的吃法,形成了光州特有的鱉食用文化。
在潢川特色甲魚菜餚中最有名的當屬“霸王別姬”了。清代潢川有位姓黃的鄉紳,為了滋補身體,延年益壽,便用滋補功效強的甲魚和雞蒸煮成菜食用,其味鮮美異常。一次他邀請當時在潢川任知州任重光赴家宴,席上山珍海味、水陸諸貨雜陳。任重光食後,唯獨對“甲魚蒸雞”最為滿意,連連稱讚此菜味屬上品。後來此菜燒法傳到光州老字號飯店,飯店又配以輔料,澆高湯上籠蒸熟,使其味道更佳,並稱之為“霸王別姬”(為楚霸王別虞姬典故的諧音,“霸王”指團魚(鱉),俗稱“王八”,“姬”指雞),該菜由此逐漸發展成為潢川的名菜,以香氣撲鼻,湯醇膠濃,肉質酥爛,裙邊滑潤著稱,延續至今。1931年,抗日將領吉鴻昌將軍曾駐紮在潢川縣城,在被迫離潢時,他設宴與潢川父老告別,專門上了一道叫“霸王別姬”的菜,就是用潢川的甲魚與上好的母雞在一起燉製而成的,在品嘗此菜後,亦讚不絕口,稱它為“高壽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潢川甲魚養殖技術的提高,甲魚已從王公貴族盤中的珍饈變成了潢川百姓桌上的佳肴。潢川甲魚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60年代初,潢川甲魚被國家定為出口免檢產品,潢川縣外貿部門開始建池養殖,加上野生甲魚,每年可提供商品鱉5.1萬公斤,但仍無法滿足出口和內地市場需求,於是價格不斷攀升。上世紀80年代初,潢川縣開始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來促進潢川經濟發展這一課題。
1985年,潢川縣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成立了甲魚養殖課題組,當年建起了甲魚養殖池,收購野生甲魚進行餵養,觀察甲魚生長規律、習性。1986年,甲魚人工孵化和快速養殖項目被河南省科委認可,納入了當年度的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尤其是冬季加溫養殖是國內首創。1987年,潢川的甲魚養殖面積擴大到18畝,在潢川縣科研人員攻破了甲魚人工繁殖、加溫養殖、人工配制飼料、魚鱉混養、鱉病防治等16項技術難題後,潢川甲魚養殖從最初的野生甲魚的季節性暫養、寄養起步,逐步發展到人工孵化、專業養殖。在縣委、縣政府的扶持引導和市場的強力拉動下,潢川縣甲魚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河南省最大的甲魚繁養基地,名震全國,潢川縣由此被譽為“甲魚王國”。
1996年,潢川縣委、縣政府加大力度發展甲魚養殖產業,並以特種實驗場為中心,組織該縣8家規模較大的甲魚養殖公司,聯合成立了“潢川縣巨元中華鱉集團”,潢川甲魚產業迅速形成了規模開發、集約經營的新格局,潢川甲魚養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199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潢川縣建有27個甲魚養殖場,1254個養殖戶,從業人員達2600多人,甲魚養殖量達45萬公斤,產值26100萬元,上交利稅4181萬元。
潢川甲魚迅猛發展,引來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1991 年5 月26 日, 中央電視台二套節目在《經濟半小時》“祝你致富”欄目中隆重播出了潢川縣甲魚人工養殖的專題節目。1994 年5 月14 日, 時任河南省省委書記的李長春曾專門到潢川視察甲魚產業,並提出抓好鱉、鴨、花, 潢川必大發; 潢川要趕著老鱉奔小康。1993 年12 月17日, 人民日報記者李而亮以《甲魚王國數潢川》為題作了較大篇幅的新聞報導。甲魚產業成為潢川對外的一張特色名片。
由於潢川甲魚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特色鮮明,因此,養殖潢川甲魚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及極好的發展前景。通過不斷探索,潢川甲魚產業實行了“品牌+協會+基地+農戶”的新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甲魚產業飛躍性的發展。2006年3月,潢川縣生態鱉養殖協會成立。協會切實推行科學化養殖、標準化生產,提高商品鱉品質,加強品牌化建設,加大市場行銷力度,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和豫南中華生態鱉原產地認證。為保證養殖戶得到及時有效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協會分別成立了購銷公司、飼料公司和富民水產公司,積極為甲魚養殖戶提供市場信息、飼料購銷、溫室建設和養殖孵化技術指導,積極研究改進和引進溫室建設、種苗繁育、鱉病防治技術,有力地推動了甲魚養殖產業的科學化、規範化、效益化。
在新模式的帶動下,潢川甲魚養殖協會在黃寺崗鎮、江家集鎮、傳流店鄉等二十一個鄉鎮發展壯大,養殖戶達800餘戶,溫室面積4.8萬平方米,外塘養殖面積6800畝,其中100畝連片基地4處,50畝連片基地8處,工廠化養殖有3處,從事甲魚休閒漁業開發養殖基地1處。生態鱉養殖協會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養殖協會等多家企業榮獲無公害基地稱號,年產量1000噸(約400百萬隻),產值約3.5個億,占全縣水產養殖的60%,產品遠銷上海、武漢、北京、杭州、廣州等幾十個大中城市,推動了的潢川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民的脫貧致富。
潢川甲魚的感觀、理化質量特色
潢川甲魚屬於正宗的中華鱉,是特定地理、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優良品種。與其他地域甲魚相比,潢川甲魚具有以下特點:體形偏薄,呈倒馬蹄形,背脊平整,背部為黃綠色,腹部為黃白色,裙邊寬而厚,四肢爪子排列整齊。活體無騒腥味道。其蛋白質含量≥15%,脂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