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貢面

光州貢面

光州貢面,為潢川傳統工藝食品,始於唐代,以雞湯煮麵,輔以其他佐料,滑潤爽口,鮮美無比,因其“奪魁九州、風銷華夏”而成為進貢朝廷的宮廷面。

史籍記載

據《光州志》載:唐代、潢川已生產掛麵,當時"風銷華夏,奪魁九州",被人們稱為"光州魁面"。傳說,到宋朝時,光州州官令工人將這種面去其頭尾,取其中間,勻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長度,用紅綠紙捲成園筒形,每筒半斤,作為禮品進獻給宮廷,宋仁宗食後,大讚:"美哉,光州貢面"!從此光州精製的筒裝掛麵,以"貢面"之稱聞名於世。 潢川掛麵有近千年的歷史,生產精製的筒裝貢面已有七百年左右,因此製作場坊遍及城鄉,所產之面,暢銷省內外。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貢面生產蓬勃發展,而且質量越來越好。現在的潢川貢面,條細如絲,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潔如銀,包裝美觀,攜帶方便,宜於保藏,便於食用。下鍋就熟,久不粘湯。清水下,爽利可口;兌湯下,香甜味美。營養價值高。且易於消化。所產數萬斤,尚供不應求。 潢川貢面已收入《中國名食錄》。

製作方法

若以雞湯煮麵,輔以其他佐料,滑潤爽口,鮮美無比,此面系清油兌水鹽合細麵粉,經過拌、揉、發酵、盤條、上架、拉扯、涼曬、截切等十多道工序製成

食品特點

原料

光州貢面以精粉和芝麻香油為主料,下適量食鹽、明礬等佐料,

特點

面揉合均勻後上架拉制,製成後的貢麵條細如絲,光澤如銀,清馨襲人。貢面的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為空心,呈細管狀,工藝之精巧令人讚嘆不已。

相關典故

傳說,武則天做了皇帝,便布告天下,要在她登百日之時,舉行盛大慶典。又傳旨光州刺史:“往年光州進貢的掛麵都是實心的,如今已改朝換代,3個月內要為朕作出空心掛麵,以備百日盛典食用。” 光州刺史接到聖旨,腦子一陣發木,心想:掛麵本來就比麻線還細,還怎么能反它做成空心的,這不是異想天開嗎?可他知道武由天是個隨心所欲、說到做到的女人,若違背了她的意願,那是沒好果子吃的。牡丹不是不遵從她的意旨開花,被她一怒之下貶到洛陽去了嗎?她對花就這么厲害,對人那還用說。於是,他趕忙把光州城裡所有的掛麵師傅召集在一塊,限他們在兩個月內做出空心掛麵,否則,就辦他個欺君之罪。
那時,光州城裡掛麵做得最好的要數一個姓馬的師傅,因他托出眾,同行的都佩服,尊敬地叫他馬老大。馬老大接到刺史的指令回到家裡,心裡象塞了一團亂麻。他明知道空心掛麵是武則天一時高興想出的花樣,也許根本就做不出來,可他也沒有辦法推御皇差,只好硬著頭皮,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幹起來。他把麥子淘了三四一十二遍,把面篩了三五一十五遍,又把面揉了二六一十八遍,做出的掛麵果然比過去白得多,可就是不經拉,粗粗的,還是實心。於是,馬老大隻好重打鑼鼓另開張,千方百計在淘麥、磨麵、揉面上變著法子,翻來覆去試著做,一個月過去了,仍然“羊皮是羊皮,舊靴是舊靴”。
俗話說當事者迷,帝觀者清。馬老大有個徒弟彭仁義,他見師傅整天只是在面的成色上打圈圈,就小翼翼地進言道:“師傅,咱們除了在面的成色上下功夫外,能不能在配料上想想法了呢?”馬老大一聽,把眼一翻,說道:“你說得輕巧!做掛麵的手藝是祖上多少代傳下來的,哪能是隨便亂改的。”馬老大的女兒巧珍在一旁聽了,不服氣地頂撞道:“我看師兄說得有理,照祖上的法子,就是做不出空心面。”馬老大氣得把兩眼一瞪,大聲喝斥道:“小孩家,你懂個屁,給我滾一邊去。”仁主名氣出師傅的話是衝著他來的,便一聲不吭地走到一邊幹活去了。
轉眼到了重陽節,這天一大早,師傅就叫仁義去飯店買油炸饊子。仁義去了好大一會功夫,也不見回來,師傅就叫巧珍去找,巧珍跑去一看,只見仁義正傻呆呆地站在油鍋旁,看人家炸饊子。巧珍在他身邊站了一會,他也沒發覺。巧珍說:“師兄,你咋啦?炸饊子有啥看頭。”仁義回頭見是巧珍,便指著飯店大師傅手裡扯著的面說:“師妹,你看!”巧珍一看,心裡馬上明白了仁義的意思。原來,炸饊子和的面兌的有鹽,和好的面雙用香油浸著,所以有韌勁,經得住用手來回拉扯。一團面越扯越細,最後扯得比掛麵還細。巧珍說:“師兄,你想用炸饊子的面做掛麵?”仁義點點頭:“我想試試,就怕師傅不答應。”巧珍說:“眼看期限就到了,這些天把爹愁死了,我們索性背著他自己乾算啦。”
二人回到家裡,馬老大把他們叫到身邊,愁眉苦臉地說:“看來空心面我是沒有本事做了,過兩天到了期限,為師輕則坐牢,重則殺頭,仁義,我現在就把你師妹託付給你,你們趕快打點行裝,遠走高飛,找個地方落腳,好生過日吧。”馬老大的話還沒說完,仁義和巧珍的眼淚就噗嗒噗嗒掉了下來。仁義說:“師傅,還有兩天時間,俺們還可以試試別的法子。”巧珍說:“你別說閉氣話,讓師兄試試他的法子,再說吧。”到了這個地步,馬老大也顧不上行業的規矩、師傅的面子了,叫仁義只管放手去做。
仁義和巧珍舀來一盆上等白面,兌上鹽和好搋透。再經過再香油盤條、上筷子、上槽、上架、扯麵、涼乾等多道工序,終於成功了。馬老大一看做成了空心面,不禁喜笑顏開,當即叫仁義和巧珍拜堂成親,說道:“空心面是你們倆做成的,今天成親是雙喜臨門,就叫它‘龍鳳面’吧”。
空心面終於按期進貢到朝廷,武則天見不不禁連連稱奇。當御廚將一碗雞湯龍鳳面送了上來,只見湯清如水,空心面根根可數。吃上一口,頓覺爽朗可口,鮮美無比。她於是誇獎道:“光州貢面,實乃面中之魁也!”所以光州貢面從此有了“魁面”之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