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錚(1927~)
正文

潘家錚1955年主持廣東流溪河水電站的設計工作,他設計了中國第一座採用壩頂泄洪的混凝土雙曲拱壩。1957年任新安江水電站設計副總工程師和現場設計組組長,組織並參加了初步設計和技施設計,在水工設計中採用了當時較新穎的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和廠房頂溢流的結構形式,以及大底孔導流的先進技術。此後,他主持和參加了許多大型水電站的設計和審查,如富春江、龔咀、烏江渡、東江、鳳灘、安康、龍羊峽、二灘等。他對在中國研究和推廣碾壓混凝土壩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也做了許多工作。
潘家錚擅長結構力學,多年來結合工程實踐,在壩工理論、地下結構、有限元分析、水力學、岩土力學、滑坡涌浪等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論點和分析方法,共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並有專著《水工結構應力分析叢書》(1958~1960)、《重力壩的設計和計算》(1965)、《建築物的抗滑穩定與滑坡分析》(1980)、《水工結構分析文集》(1981)、《工程地質計算和基礎處理》(1985)、《重力壩設計》(1987)。近期又主編了《水工建築物設計叢書》。潘家錚以其在水電站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聞名國外,並被列入1988年美國傳記學會編纂的《國際有傑出成就領導者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