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看潘天壽的作品,無論是鴻幅巨製,還是冊頁斗方,哪怕只是巴掌大的一幅小品,無不充斥著一股凜然的剛陽之氣。那雄渾與博大、恢弘與壯美,代表的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用項羽《垓下歌》作為此文標題,熟識潘天壽藝術造詣與生平經歷的同道中人,該有會心一嘆。
潘天壽有一枚閒章為“一味霸悍”。自揄耶?自噱耶?無關緊要,它體現了一種創作理念。“霸悍”雖不盡屬褒義,但也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它不僅需要超人的才幹,更需要超人的膽魄。從清代高其佩以後,能夠把指畫藝術再度升華的只有潘天壽。從整體藝術造詣而論,潘天壽已經超過了高其佩,從而也將指畫藝術上升到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這種半生不熟的宣紙上作指畫是有相當難度的。水分過多容易涸漫,表現不出應有的力度;過於乾澀又容易使線條幹枯,缺少應有的變化。作品中用線條勾勒出的巨石是何等的穩重,底部的重墨與上面的黑鷲呼應,再經過赭石的暈染更顯蒼古。如此力道,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畫的款識為:“小憩。甲午中秋後二日。老禿壽者指墨。”是以藏款的形式將兩個隸書大字與一行書小款題寫在山石上。因為畫面中的空白之處可看作是天空,同樣是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樣的題款方式既不破壞畫面的空白,又彌補了山石的空洞,使畫面層次感更豐富,可謂是一舉兩得,新穎別致。
作者簡介
潘天壽(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又號懶道人,晚年自署頤翁、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早年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1928年到國立藝術院任國畫主任教授,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述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