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壽才

潘壽才

潘壽才將軍(1906—1974)河南省新縣人。 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團政委、第四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潘壽才幼時讀過兩年私塾,後因家貧而輟學在家放牛、砍柴、燒木炭。

1928年參加光山縣游擊隊。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團政委、第四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營教導員、津浦支隊政委。

1933年春,擔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七七團政治處主任,第二七八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科長。參加了攻打四川的南江、通江、旺蒼、廣元等戰鬥。參加粉碎四川軍閥田頌堯的“三路圍攻”和劉湘的“六路圍攻”戰鬥。

1935年3月,潘壽才所在的紅四方面軍主力三十一軍強渡嘉陵江,打開劍門關,連克昭化、劍閣、梓桐、北川、茂縣汶川、理番等數城。

1935年6月參加長征。

1936年6月參加了山城堡、甜水鋪戰鬥。

1937年8月下旬,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和陝北二十九軍、紅三十軍、獨立一、二、三、四團及紅十五軍團騎兵團改編為第八路軍一二九師。潘壽才任一二九師二八五旅七六九團營政治委員。1937年10月,潘壽才參加了七六九團營政治委員。

1937年10月,潘壽才參加了七六九團夜襲陽明堡日軍飛機場的戰鬥,燒毀敵機24架。同年底,參加了一二九師在晉中地區粉碎日軍的“六路圍攻”戰役。

1938年1月,參加了平定以東的柏水井伏擊戰。3月,參加涉縣、黎城間響堂鋪伏擊戰,不久,調任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其後調任延安中央黨校第二組織科科長。

1941年起,先後入延安軍政學院、軍事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

1946年後,任東北民主聯軍旅政委、第十四兵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戰鬥和新開嶺、遼瀋、衡寶等戰役。

1948年9月12日,遼深戰役開始後,潘壽才率部用堅守和反衝擊相結合的戰法,打垮敵人數十次衝擊,殲敵6000餘人。隨後一路南下,參加了攻打衡寶、桂林、南粵等戰役。

建國後,歷任第二十三步兵學校、防空學校政委,湖北省軍區副政委。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74年2月9日在武漢因病逝世,骨灰安葬於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戰爭功績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光山縣獨立營排長,紅四軍第十師二十九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七七團政治處主任,第二七八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營政治教導員,東進縱隊津浦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延安中共中央黨校第二部組織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十二旅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二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一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本溪、鞍山、遼陽、北寧路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甫軍政大學第四分校政治委員,第二十三步兵學校政治委員,防空學校政治委員,湖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社會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