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0年11月23日報導了一個“漸進式腐敗”典型,看後感觸良多:王先民在任甘肅省宕昌縣委書記三年多時間裡,受賄金額逐年遞增:2007年受賄42.2萬元,2008年受賄125萬元,2009年受賄724萬元,2010年1月至3月受賄476萬元。2010年11月19日,在一個財政支出主要依靠國家轉移支付、人均財政收入全省排名靠後的國家級貧困縣,王先民在短短三年多時間裡斂財逾千萬元,數額之大,令人震驚。同時,其‘漸進式’腐敗特徵發人深省。
近幾年來隨著反腐敗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各種各樣的貪官紛紛落馬,有的貪、有的玩、有的裸、有的逃,有的向家族式隱性化發展,這次又冒出“漸進式腐敗”新變種,可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現實中總是如影隨形,對於預防腐敗工作不斷提出新的嚴峻課題,反腐倡廉建設面臨著更加繁重的任務。
原因
透視“漸進式腐敗”,說到底還是萬變不離其宗,離不開內因外因。然而,外因還是要通過內因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在所有腐敗案件中,當事人自身的原因還是主要的,首位的,歸結到一點,就是黨性修養不夠,自律意識欠缺,心理防線不牢固,人生底線未能堅守,導致在糖衣炮彈面前,在物質利益面前,在權錢色面前敗下陣來,成為俘虜,最終淪為階下囚。
回顧黨和國家對黨員幹部在教育、制度、監督、懲處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是近幾年在建立健全懲防體系過程中,工作不可謂不細、不實、不到位,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指向性極強的規章制度,對黨政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構築了一道又一道防火牆,組織對每個黨員幹部的關心教育培養監督都下了功夫,然而落實在現實中,仍然相繼有人因貪腐落馬,箇中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一切規章制度,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執行上。是否真正得到有效貫徹執行,關鍵還是要看領導幹部的帶頭與否。從黨章到其他各種規章制度,再到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如果所有領導幹部都能夠不折不扣認真切實加以執行,那么,想一些錯誤原本可以不犯、甚至不會出現。然而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門、有些個人特別是在有些領導幹部那裡,國家政策地方化、上級政策下級化,還美其名曰執行政策的靈活性。在這種靈活性面前,原則、紀律、黨性失去了應有的嚴肅性、權威性、剛性,被隨意地踐踏、扭曲、曲解,最終導致政令不通、有法不依、有章不徇,損害了執行力,損害了公信力,損害了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無法在基層、在地方、在民眾的身邊得到真正貫徹執行,最基層的民眾看不到切實的實惠,享受不到應得的政策優惠,體會不到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關注。
預防措施
黨性修養是黨員幹部思想、行動的總開關。黨員幹部尤其是握有重權的領導幹部,在當前特殊的轉型時期總是處於各種物質利益包圍、攻擊、爭奪的焦點,面臨的形勢十分微妙,稍不留神就會跌入陷阱。因而黨員幹部一定要慎始慎初,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黨性修養,把好自己的門、掌好自己的舵、把住自己的思想防線、守住自己的人生底線顯得尤其重要。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於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的意見》,開啟了規範縣委書記權力運行的新一輪改革。相信這是一個新的起點,為進一步規範權力運行開了一個好頭。由衷地希望,隨著黨和國家對權力運行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必將實現新的突破,黨員幹部抵禦腐敗侵襲的能力必將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必將進一步增強,在推進黨的事業前進過程中不讓一個人掉隊、落伍、走偏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
案例
甘肅省宕昌縣原縣委書記王先民涉嫌受賄及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在白銀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辦案檢察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王先民在短短三年多時間裡斂財逾千萬元,數額之大,令人震驚。同時,其‘漸進式’腐敗特徵發人深省。”
不可否認,許多為官者確實是具備真才實學的佼佼者,在剛入仕途時,也是極想好好乾一番事業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並不都是矯情之語。王先民上任後,就讓宕昌經濟增速由2006年隴南市的倒數第一,提高至2008年的全市排名第二,工作能力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王先民與一些官員一樣,對巨額賄賂,起初也能保持警惕,斷然拒絕。但對一些“小意思”、“擦邊球”卻往往認為不是什麼大錯。但當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小拿”成為一種習慣後,就在不知不覺中,膽子越來越大,對“小意思”看不上眼了,再拿大的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積小疾而為大患,在貪污腐化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終走上了不歸路。這就如青蛙沉溺於逐漸升溫的熱水中一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滅亡。王先民就是從最初收受幾百元“小紅包”逐步到上千元、上萬元,再到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一路“成長”而來的。從開始過年、患病收點“人情禮”到不給錢不辦事,從半推半就到來者不拒,王先民的“漸進式”腐敗,確實令人嘆息、瞠目。
這就讓人想到另一貪官,安徽阜陽市原市長肖作新。他在從政之初面對有求者送來的錢物,也深知這是“罪惡之源”,能堅決拒收,並與家人“約法三章”,但時間一長,在一片“溫水”中,喪失了警惕,從被動收受錢物發展到主動索要,再到權錢交易,最終墮落成腐敗分子。
“溫水煮蛙”的“漸進式”腐敗,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它讓官員們有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蛙未死於沸水而滅頂於溫水”的現象,確實可怕。因為它是讓官員們在安樂中,最終失去了戒備而走向深淵的。
因此,如何防範和避免“漸進式”腐敗,真正做到拒腐防變,刻不容緩。除了要加強自律,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最為重要的是要從制度建設上著手,建立健全長效防範機制。讓手中有權的官員們,時時接受監督,真正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使官員時時自測“水溫”,隨時察看“水溫”是否高了,“防腐弦”是否繃緊了。
在現代社會,承認追求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規則、制度。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約束濫用權力的機制。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制度上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比如要推行“政務公開”、“三項制度”(聯簽、會審、民評),變暗箱操作為陽光作業,變“一支筆”為多支筆;要強化資金監管。各級政府一律實行部門預算,必保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國庫或財政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積極推行民主、公開、競爭選拔幹部,消除任人唯親、買官賣官等腐敗現象。對違法犯罪的官員進行嚴厲制裁,使其“伸手必被捉”,“不使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只有這樣,才能防微杜漸,從而避免“漸進式”腐敗行為的一再發生。
謹防
早在80多年前,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就曾寫過一篇哲理散文《漸》,其開頭一段為:“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
一個“漸”字,揭示了事物發展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漸”變的的過程,只不過有的向上提升,有的向下沉淪。“變故興細微。”人生重大的轉折往往是由細微的變化漸積而成的。一些人往往對劇變警惕,對漸變看不起,“小德”不足道,“小事”不足為,“小節”不足拘,以致積隱成患,導致慢誤、慢腐甚至慢亡。一隻青蛙,把它扔進沸水裡,它能一躍而逃生。把青蛙放進溫水裡,一點點地加溫,它就會感到十分愜意,最終難逃被煮死的命運。“溫水煮蛙”的故事告訴我們:知微識漸、慎微慎漸、防微杜漸是人生大義,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尤需警惕。也正因如此,自古以來都把防漸、杜漸當作防變的第一要義。《楚辭·七諫》所云“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宋書·吳喜傳》所云“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令自為其所”,講的都是這個意思。
天下之事,成於“漸”,敗於“漸”。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很多人都走過了一條“漸進式腐敗”的道路。有的人當初未必都是貪得無厭之徒,肆無忌憚之輩,有的可能還是比較守規矩的。但一旦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忘記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盡職責和應持操守,雙腳就漸漸走偏了方向。原來看不慣的事情,漸漸地看得慣甚至於孜孜以求了;原來不敢做的事情,漸漸地敢做甚至於敢以身試法了。最終由漸變釀成突變,由量變轉為質變,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漸”雖可怕,但也可防。不管做人做官,只要堅守信念,時時刻刻回頭審視並自覺校正自己前進的方向,“行之以漸,持之以恆”,就能自覺克服不良傾向,步步紮實,事事謹慎,就能成就自己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