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傳承深厚的人文積澱,依託深遠的歷史淵源,凝聚著樂於奉獻和勇於開拓的精神,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一路櫛風沐雨,昂首闊步地走來。這就是鑲嵌在湘中大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漣源七中。
漣源七中,創辦於1959年,始名為藍田農業中學。1961年,更名為藍田初級中學。1969年招收初、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更名為藍田鎮中學。1987年高中部撤入漣源十中,更名為藍田中學。2006年更名為藍田中心學校。2007年原光文國小併入。2009年9月更名為漣源七中。
走進七中,清風拂面,芳香馥郁。門前小橋流水,校內鳥語花香;樓前綠蔭如蓋,坪中芳香如茵。校園占地面積62畝,建築面積20669㎡,其中綠化面積達36%,被省建設廳命名為“花園式學校”。校園分教學區、運動區、學生生活區、教師住宅區。氣勢宏偉的教學樓群,舒適豪華的學生公寓,設計新穎的多功能餐廳,智慧型化的多媒體教室,青春化的綠蔭球場,標準化的400m環形跑道,先進的圖書室藏書六萬餘冊、閱覽室、語音室、電腦室一應俱全,配套齊全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實驗室,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有力的保證,高規格的校園廣播系統、電子監控系統,使學校的管理步入科學化的軌道,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學校以“嚴謹,奮進,勤學,創新”為校訓,倡導“愛崗,敬業,和諧,奮進”的教風。教研課題《中學語文“四課堂”》、《國中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數學自學輔導法》、《英語口語能力訓練》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別是王壽山老師主持的《國中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被評為湖南省首屆科研成果一等獎,其著作《中學主體性作文教學研究》由國家教育部重點推介、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並被教育部確定為中國小語文教師崗位培訓教材。學校的“尖尖角文學社”獲全國“優秀文學社團”稱號。周躍民、梁經美等教師設計製作的“人體消化系統”模型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具,“膝跳反射”顯示器,被選送參加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家教委舉辦的自製教具成果展覽會,獲二等獎。歷年來,全校有 30多名教師參加全省、全市的優質課競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近3年來學校有42篇教師教學論文獲市級以上獎勵,53篇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全校教師呈現出一種蓬勃向上,奮發有為的良好氛圍。學校著眼長遠發展,大力推進“名師工程”,湧現出一大批教學精英,全校在職教師192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中學一級教師119人,省地級骨幹教師20人。大多數教師具有本科學歷,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
“以教學為本,以質量興校”是漣源七中的辦學宗旨,學校倡導“刻苦,紮實,主動,勤思”的學風,全體七中師生用智慧和汗水全力打造湘中名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近3年,在全國數、理、化、生奧賽中,有468人次獲市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19人次。2010年,梁旭宇、吳湘江、石家豪又錦上添花,榮獲國家化學三等獎,黃海滔、陳倫國獲中南六省生物二等獎,邱逸雨獲中南六省生物三等獎。在歷屆婁底市中考中,我校均獲得優異成績。
學校堅持“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自主發展”的教育理念,著力推進素質教育。學校開設了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廣播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參加書法、美術、舞蹈、播音、文學、球類等課外特長小組活動。為了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每期組織球類、田徑、舞蹈、歌詠、朗讀等大型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藝,挑戰自我的平台。一批批藝術幼苗、文學新秀、體育健兒在這裡起步,走向理想的殿堂。1978年,學校被省地市評為“《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先進單位”,1979年,被評為“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1984年全省“紅五月歌詠”活動獲省三等獎。1991年,被評為“中國小實驗教學先進單位”, 1995年,學校排演的《瑞雪迎春》獲婁底地區一等獎,省二等獎,被婁底市教育局定名為“藝術特色學校”。 1996年以來,在全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上共獲金牌11枚,銀牌四枚,銅牌1枚。2008年被評為“漣源市兩個文明先進單位”。學生范曄、李艷在全省中學生歌詠比賽中一舉奪得一等獎;鄭銘在全國中學生書畫比賽中奪得金獎;梁冰玉等一大批“尖尖角”文學社社員在《新作文》等全國性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310多件。春風化作了秋雨,奮鬥結出了碩果,如今漣源七中走到了全市的前列,成為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湘中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