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拾貝

漢江拾貝

《漢江拾貝》的作者劉勇先從本身職業和愛好出發,從獨特的角度介紹了一些流傳在先秦大地的人物、故事和歷史文物,寓理於物、寓理於事,有很高的可讀性。《漢江拾貝》是研究陝南特別是安康地區的歷史文化的豐碩成果。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漢江拾貝》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勇先,山東單縣人,1937年11月出生於貧苦的農家,童年父母病故,共產黨員,進過大學,評過高級職稱,任過處級幹部。一生愛做文字遊戲,寫過少文章,筆名東方晰,曾編著過4本書。

圖書目錄

良知,責任——《漢江拾貝》序
第一籃:敘事篇
石門舊影——《石門十三品》摩崖部分老照片
清駐興安府三位武將曾參加解決台灣問題
漢陰為什麼人才輩出
沈伊默和郭沫若友情的見證
不管風吹雨打昔H榮華依舊——淺識乾隆進士馮晉祚題《盛世耆英》匾
書畫瑰寶獻國家社會賢達赤誠在(一)——謝裕枋捐獻書畫賞析
書畫瑰寶獻國家社會賢達赤誠在(二)——祝凱、楊瑞周、顧元伯等捐獻書法作品賞析
淺議紫陽茶馬古道
從一幅太上老君畫像看陝南道教文化
小名頭的書畫也有收藏價值
喜得狀元王仁堪對聯
七月流火小扇有風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一件裝幀考究的飛白書法冊頁引起的思考
少見小楷之嘆
淺識袁枚的筆記小說集《子不語》
古牌匾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陝西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藏品擷英
纏足是舊社會殘害婦女的民風陋俗——從幾雙三寸金蓮繡花鞋談起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張廷濟題銘款竹筆筒很有收藏價值
五彩繡球鮮又艷千針萬線巧手連
第二籃:歷史篇
新石器時期的紅陶尖底汲水瓶
陝南發現“當代草聖”于右任題寫的大插屏
胡鈞、沈子剛——民主革命史冊應寫上他們的名字
剔花珍珠地,牡丹紋如意形脈枕
金和玉粹瞻風度松挺蘭芳見性情(一)——安博珍藏狀元、探花、宰相、大學士對聯集錦
金和玉粹瞻風度松挺蘭芳見性情(二)——安博珍藏進士對聯集錦
金和玉粹瞻風度松挺蘭芳見性情(三)——安博珍藏文人武將的對聯集錦
戴芙蕖之翠葉壯兒童之戲斗——傅眉小楷冊頁欣賞
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
浮沉千古事妙筆畫人物
魏晉書風盛都琊多書家——從幾幅兩晉時螂琊籍書家法帖談起
海不揚波知中國有聖人——淺識于右任草書對聯
書貴瘦硬始通神——林散之一副草書對聯賞析
一塊少見的金代女真文佛教經咒木刻雕版
珍貴的藍衣裹紅心舊報紙——漢口《民國日報》
玉佩丁東仙步遠好處難忘
浮沉千古事玉德世世傳
從《便蒙圖畫四書白話解》看晚清教改的脈絡
明版《龍文鞭影》頗有收藏價值
一本揭示日本帝國主義反人類罪的書
從“夾帶”看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對藏友手中12塊畫像磚拓片的粗淺研究
兩張珍貴的西北農民銀行紙幣
白虎巴人的遺物——並逢虎形青銅鎏金帶鉤
“大清道光年制”款粉彩瓷盤
陝南古陶器的神韻
“六為”匾體現古代官員自律準則
“民國官窯”墨彩山水紋粥罐好亮麗
百年契約現安康土地風雨
安康牛山銅礦是陝南青銅器的發源地——一塊青銅錠帶來的歷史信息
得一佳硯,勝於拱璧
第三籃:人物篇
安康歷史長河中一顆燦爛的文星——清嘉道成年間教育家、出版家張鵬飛
兩府道台張成勛《奏摺抄存》的價值
從容瞻氣度峻清見精神——跨越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的陝南地方名人張孝慈
安康名人陳樹藩、陳少默父子
除卻朝簪別漢家赤松相伴舊煙霞——漢留侯張良廟給人們的遐想
乘槎斷訊息何處覓張騫——漢博望侯張騫墓
山區小縣平利出了兩位女畫家
丞相孤墳何處尋褒斜西出漢江陰——勉縣武侯墓
江聲澗氣兩氛氳丞相祠堂傍水濱——勉縣武侯祠
五虎上將數馬超——勉縣馬超墓
項勃和他的民俗博物館
為了山區2800名窮孩子的命運——記78歲的育才職校校長劉培基
有女畫家登場藝術世界才會更精彩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