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漢江夜泛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楊士奇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漢江夜泛
泛舟入玄夜,奄忽越江乾。
員景頹西林,列宿燦以繁。
凝霜飛水裔,回飈盪微瀾。
孤鴻從北來,哀鳴出雲間。
時遷物屢變,遊子殊未還。
短褐不掩脛,歲暮多苦寒。
悠悠念行邁,慊慊懷所歡。
豈不固時命,苦辛誠獨難。
感彼式微詩,喟然興長嘆。
作品賞析
楊士奇曾夜晚泛舟漢江,這首詩就是為此而寫的。
這首詩的前八句寫景。泛舟,即行船,坐船遊玩。玄夜,即黑夜。奄忽,是疾速。江乾,即江邊,江岸。員景,指四周的大自然。列宿,指眾星宿。水裔,即水邊。回飈,是旋轉的狂風。夜裡乘舟漂行在江面上,船行得很快,一會兒船就離開了江岸。四周的樹木已經凋零,不過舉頭可以看到天上,繁星點點,星光閃爍。天氣漸漸冷了,水邊已經凝結了白霜。風起了,時而旋轉著,盪起水面的波浪。這時一隻鴻雁凌空飛過,那是從北方飛來的孤雁。孤雁的哀鳴聲從雲間傳出,聽了讓人感慨。
大雁,尤其是孤雁,是文人筆下經常驅遣的一個物象。看到孤雁或聽到雁聲,我們就會想到它的回歸、它的離群;進而又會想到自己的孤獨,自己的四處飄零。詩人或許也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接下去的八句,便轉而寫遊子。詩說,時光流逝,事物也屢屢變化,真的是物換星移,可是在外漂蕩的遊子還沒有辦法回來,其實詩人這是在說自己。短褐,是粗布短衣。行邁,是行走不止,是遠行。所歡,此處泛指朋友,知己,自己所想念的人。粗布短衣遮不住小腿,已經到了歲末,天氣越來越寒冷。我知道悠悠歲月之中,我已經遠離家園,走得很遠了,我也很思念朋友和親人,但我還是無法不去。這就是命運的安排,這份愁苦還是我自己承受吧。
結句詩人提到《式微》詩,並喟然長嘆。《式微》是《詩經·邶風》里的一篇,其中有句說:“式微式微,胡不歸!”這裡透露出的是思歸的情緒。
作者簡介
楊士奇(1365-1444),名寓,號東里,字以行。明朝江西泰和(泰和縣澄江鎮)人。自幼家貧勤學,1399年(建文帝時)由王叔英引薦,入翰林院,充編纂官,參與修《太祖實錄》。明成祖開文淵閣,楊士奇與解縉等七人同入內閣。1414年(永樂十二年)遭漢王朱高煦劾,楊士奇為了分擔太子遲緩迎駕的責任而下錦衣衛獄,太子得以保全,楊士奇不久獲釋。明仁宗即位後,擢升楊士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不久升為少保,再升為少傅,明英宗年間升為少師。從明成祖至明英宗年間,與楊溥、楊榮於文淵閣任事達四十年,史稱“三楊內閣”。其間力主終止交阯軍事,並請免賦薪、減官田,史稱“仁宣之治”。知人善任,引薦于謙、周忱、況鍾等人。1444年(正統九年)其子楊稷橫暴下獄,當時王振專權,楊士奇不能救,憂慮而死。詔贈左柱國太師,卒諡文貞。著有《東里文集》、《文淵閣書目》、《三朝聖諭錄》、《歷代名臣奏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