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婚禮

漢服婚禮

漢服婚禮,意指身著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以《儀禮.士昏禮》為原型舉行的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和禮儀認知的漢民族傳統婚禮。

基本信息

資料

婚禮婚禮

眾所周知,文化是民族的生命,而禮儀則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標誌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視窗。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華民族,曾經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其禮儀文化燦爛奪目,別具一格。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婚姻關係,《周易》說:有天地然後才會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才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才有夫婦,有了夫婦才有父子,有了父子才有君臣,有了君臣才有上下。也就是說,所有的人倫關係,都是要從男女夫婦這一對關係開始的。所以,古人認為,婚姻是“人倫之基”,是倫理關係的基礎,是萬物之始,是理之根本。

婚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冠/筓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婚禮一如黃昏時滿天的晚霞,寧靜深遠。先秦時期的婚禮不大肆舉樂,不過分慶賀,很簡樸乾淨,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新郎新娘都穿著端莊的玄纁色禮服。天地相合,夫妻結髮。從此後生死相依,從此後家族延續……

由於社會的進步和巨大變化,要完全回歸到先秦的婚禮是不可能的。但是,適當吸取古代婚禮中的合理核心,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婚禮,則是很有必要的,也完全可以做到。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先秦渾厚、兩漢大氣、兩晉風流、六朝風采、唐風傾國、宋明流韻。每一時期的婚禮儀式和習俗既一脈相承,又各有韻味。而現代人復原傳統漢民族婚禮,則大致將其歸納為以先秦兩漢為代表的周制婚禮、以魏晉唐為代表的唐制婚禮和以宋明時期為代表的明制婚禮

周制婚禮秉承周代儀制,身著周制婚服(玄端),古典幽雅、莊重肅穆;唐制沿襲周禮,氣勢宏達;由於當時國家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的增加,整體形式上也比較活潑。明制婚禮則承襲明代禮儀,身著明制婚服,女著鳳冠霞披,華美多姿。

總而言之,這幾種婚禮形制,注重的都是婚禮的禮字,整個婚禮進行下來,既莊重又喜慶,沒有喧囂的吵鬧、無聊的逗樂、庸俗的笑話,更沒有拿新郎新娘尋開心的低俗遊戲。

周制婚禮

綜述

周制婚禮儀式包括醮子、親迎、婦至成禮、見舅姑等程式,由贊者、司儀、執事等數人主持整個婚禮儀式。周制婚禮不舉樂,不慶賀,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

周制婚禮周制婚禮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鑑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儀程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是經典的六禮結構,但後世時有增簡。增則多在“六禮”環節的基礎上添加副儀節及雜

俗,如催妝、送妝、鋪房等;簡則多簡併了幾項正婚前的禮儀,如宋代朱子撰《家禮》,

因時俗將六禮並為“納采”“納幣”“親迎”三儀。

婚禮結構: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

儀節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正婚禮【親迎→婦至成禮→合卺→余設袵】

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

三書:後世談婚論嫁,“六禮”常常和“三書”一起搭配出現,“三書”非周制昏禮的內容:

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信(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禮服

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取“黃昏舉禮之義”。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昏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樸乾淨,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時候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安詳。但安靜細緻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周制士婚服周制士婚服

周禮婚制崇尚典雅端莊,有著濃郁的神聖感覺和象徵意義,故此,直到宋代的時候,品官以上的婚禮不論是輿服還是婚儀都嚴格遵循周制。昏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取天地間最高貴的色彩為之。

唐制婚禮

綜述

周《禮記·昏義》,規定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此後歷代大體沿襲這一禮制。唐代也是如此。

唐制婚禮唐制婚禮

唐納徵納之物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乾漆。阿膠、乾漆象徵長久永固;合歡、嘉禾象徵共同分享幸福;九子蒲、朱葦象徵心胸可屈可伸;等等。

儀程

在親迎這一天,新郎親領鼓樂隊、儀仗隊及彩車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女家則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張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戶上以驅鬼避邪。新娘在上彩車前在自己閨房裡打扮一番,這時有催妝和催妝詩,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賓客代勞。當時有催妝詩:“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昔年將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許壯頭,今日幸為秦晉會,早教鸞鳳下妝樓”。有的在催妝詩唱完後,要念一篇障車文。新娘出閨房後須跨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順利到達男家。迎親隊伍走到半路上要舉行障車,送親的人和迎親的人在一起飲酒取樂,攔車要財。

新娘到了新郎家後,父母以下的人都要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跡。新娘進門後,先拜豬枳和爐灶,再拜天神地詆、列祖列宗,然後夫妻交拜。在唐代,新婦不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長,而且還要拜觀禮的賓客,稱為“拜客”。新娘三日廟見之後,才開始“執婦工”,其第一件工作就是入廚房,操烹飪之事以孝敬父母。

在拜堂結束以後,就有鬧洞房,唐代稱之為“戲婦”,然後新婚夫妻進入新房(新郎是倒著走進新房的)共飲合歡酒,後世稱“交杯酒”,含有雙方敬愛,同體為一的意思,當時稱為“合卺”。

合卺結束,新郎新娘又對拜一次,然後坐上床,男右女左,此時一大群婦女開始撒金錢,稱為“撒帳”。所撒錢一般為六銖錢,上面刻有“長命富貴”字樣,每十文縛條彩條,至此,婚禮宣告結束。

婚禮禮儀中,入洞房之後,還有若干注意事項。

其一,卻扇,古時,新婦多用扇遮臉,需待交拜後去之。唐代婦女結婚常用紈扇和摺扇兩種,故洞房定情,古語美稱為“卻扇”。和前面說過的催妝詩一樣,男方也要做卻扇詩。

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城上風生蠟炬寒,錦帷開處露翔鸞,

巳知秦女升仙態,休把圓輕隔牡丹.

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若道團圓似明月,此中只須放桂花。

其二,合髻,也稱作“結髮”,象徵夫妻和睦,永結同心。秦漢時的“結髮”,就是新郎親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時所結的許婚之纓,即系頭髮的彩帶,重新梳理頭髮後再為之繫上。隋唐以後的“結髮”,是男女雙方各剪下少許頭髮,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馬上交給新娘保存起來。唐代女詩人晁采的《子夜歌》云:

依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

覓問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禮服

唐制婚禮禮服——雍容大氣

唐制士婚服唐制士婚服

士假絳公服親迎,有人認為這是紅色婚服的起源。女服“花釵青質連裳,青衣革帶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則從其夫之品服)”。即青色的深衣,飾以以金銀琉璃等釵飾。大膽的色配衝撞,不愧是絢麗的大唐氣象,同時也造就了“紅男綠女”這個成語。

漢族女子禮服多為深衣制,隱喻女子“德貴專一”,而“青質連裳”婚服也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時襦裙制的禮服也開始盛行起來,開放絢麗的大唐氣象大大發展了襦裙這種美麗的服制。釵鈿禮衣就是一種襦裙式的禮服。層層疊疊的規整裝束使它彌補了襦裙活潑有餘嚴肅不足的特點,在同深衣禮服一樣端莊的同時還具備了更加綺麗的風姿。釵鈿禮衣故此成為流行於唐時的一種極有風韻的隆重禮服。唐高祖李淵於武德七年(西元624年)頒布的“武德令”規定皇后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衣;皇太子妃的三種服裝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命婦的六種服裝有翟衣、鈿釵禮衣、禮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釵禮衣。士庶女婚也可著釵鈿禮衣。

明制婚禮

儀程

明制婚禮儀程主要有:納采至親迎,拜天地入洞房,喜宴,次日拜父母等。

明制婚禮明制婚禮

特點:上午舉禮,喧鬧奢侈,大規模喜宴,挑蓋頭(有說為滿族習俗),鬧洞房(契丹習俗),著漢服。

禮服

士婚,若穿深衣,婦則對應地服真紅褙子、紅羅裙,假鬢花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明朝九品官服是青綠色,文官補子為鵪鶉,武官補子為海馬。註:是海中的馬,不是我們熟悉的海洋小動物海馬。),婦則著鳳冠霞帔或花釵,真紅大袖衣或圓領女蟒服(同夫級別)、大紅褶裙。

明制士婚服明制士婚服

相關新聞

全國首次華夏周制婚禮(2006.11.12共工滔天摽有梅士婚禮)

首次華夏周制婚禮首次華夏周制婚禮

禮不僅僅是我們的民族記憶,更應該是我們民族之根。服章之美,怎能沒有禮儀之大的依託?禮的卑己尊人、禮的長幼有序,禮的嚴密規範,是我心目中理想華夏社會的要素,而莊重、典雅和質樸的周禮將這些禮的內涵發揮到了極至。“周制婚禮。。。不舉樂,不慶賀,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很簡樸乾淨,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雜耍般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攜手而入洞房——這是具有漢民族性格特質的優美儀式;昏服也不是大紅大綠,新郎新娘都穿著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整個儀式寧靜安詳,沒有悲傷。安靜細緻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代表著純正的、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這一段是蒹葭從風的描述。按照周禮來結婚,不知何時成了我的夢想。或許如漢服的理想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那些詩經相伴的下午,在那些夢回春秋的午夜,在那對儀禮中詰拗難懂的字句的探究中,有一天我終於發現它與我血脈相連,不可撼動。幸運的是,這不僅是我的夢想,也是共工的夢想,更是漢服運動里許多兄弟姐妹的夢想,沒有兄弟姐妹們,我們孤掌難鳴。尤其要感謝的是:青松白雪——從對婚服制式的討論,布料的選擇,到周制婚服設計圖、排料表、概念圖、章紋紋樣慢慢出爐,再到婚禮的形式、流程,甚至細化到請柬的措辭,他都付出了無數心血。雖然他人遠在澳大利亞,但竟然還擔負了為在上海杭州的我們(德綱夫婦,時間夫婦以及我們)尋找衣料的重任。最後更遠度重洋,來擔任我們昏禮的贊者,其中冗雜與辛勞,現在想來,仍如昨日。萬佛朝綜——周制漢服的製作者和唐制小禮服的設計者和製作者。饒是有豐富的漢服製作經驗,她畢竟是個剛畢業不久的小姑娘,卻為了設計裁剪我們的衣服熬過數個不眠之夜。碧野黃花和她的幸蘊婚禮企化公司——碧野黃花和我們很早就有了聯絡,她一直有志於做一個純粹的漢式婚禮。我們的在婚禮上所用的一切道具,背後的屏風、名叫“下卷”的漢式幾、盥禮用的尊,同牢的漆盤、耳杯、爵,這些只有在古裝劇和博物館裡才能一見的東西,都在她的四處奔波多方聯絡下出現在我們的婚禮上。蒹葭從風——和碧野黃花第一次見面時,她手中就有厚厚一疊列印版從風寫的華夏昏禮流程。沒有她事先的詳細考證,我們的準備工作要繁複許多。婚禮時青松所頌的讚詞也是她學業之餘所寫。安然——在祭夏時認識了他,在市的隱者。但他也積極幫助我們這些俗世中人。一早他就穿著他的褙子到了我家,不多言,只幫忙。晚間筵席,更以一曲關雎驚四座,為昏禮增色不少。謝謝大家——摽有梅

千年古城 因鎖今生-記我的揚州唐韻婚禮

揚州唐制婚禮揚州唐制婚禮

2008年5月24日上午,揚州古城的瘦西湖畔,一支喜氣洋洋的畫舫伴隨著悠揚的古琴聲緩緩前行。畫舫上一對璧人紅男綠女,身著唐制婚禮的釵鈿禮衣,臉上滿是幸福甜蜜。這正是具有唐代婚禮特色的全國首場身穿唐制漢服的唐韻婚禮。

唐韻婚禮的特色是注重儀禮、蘊含文化、動靜相宜,禮樂相合。華麗富貴的錦繡霓裳,傳承千年古城悠遠歷史的婚俗。新娘從小華夏文化的古典情節讓她最終選擇了中國最古老的婚禮,重修尋求回那份消失已久的華夏傳統。婚禮以周禮為基礎借鑑了唐代婚禮的風格,融合了揚州的人文風景舉辦了這場唐韻婚禮,其中將揚州風景、風俗、美食和揚州特色的曲藝文化等相為融合在這場婚禮中,再現盛世中揚城婚禮的別樣風情。

在婚禮的籌備過程中正逢四川512特大地震,婚禮策劃人碧野黃花建議在婚禮增加放河燈環節融入對災區人民的祝福,這一建議得到新人們的認同。他們非常高興地表示此次婚禮不僅實現了他們的願望,更是超越了原本的期待,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意義。

重慶一對80後新人穿漢服拜堂婚禮像國學課堂

明制婚禮明制婚禮

80後新人穿漢服拜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輕吟的古樂和著淡雅的燭火,在黃昏漫天的霞光中,身穿鳳冠霞帔的女子端坐鳳輦款款而至,男子身著麒麟補子官服風度翩翩,翹首相盼,紅地毯旁的數十個“女官”、“武士”和“侍女”擎起了燈籠,隨著韻律翩然起舞……不宴客、不收禮,一場如戲劇般美麗、莊重的華夏漢風婚禮緩緩拉開了序幕。

在位於南岸的重慶金陽映像古街,黃昏中的婚禮一如漫天的晚霞,寧靜而深遠。伴隨著悠揚的簫聲,四川小伙郭睿和豐都姑娘楊雁粵喜結連理,除了新郎和新娘,來賓們也恰到好處的身穿著飄逸的漢服,仿佛回到遙遠的古代。

“新娘身上穿的就是鳳冠霞帔,太美了!”新娘乘坐鳳輦出場,一身大紅錦袍華麗動人,藍色的霞披刺繡著鳳凰,更顯得雍容華貴。新郎腰間的補子繡著象徵官服的麒麟,威風凜凜。

兩人都愛好漢文化在這場特別的婚禮中,最被感動的無疑是新郎和新娘了:“那些掌燈籠的舞者和侍從的扮演者,都是我們的朋友,他們也是漢文化的愛好者。”新郎新娘都是80後,新郎郭睿是四川南充人,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是彭水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他自小就喜歡傳統文化,沒想到,因為傳統文化,他竟結識了自己一生的伴侶。

“那是2006年3月18日,是我國傳統的花朝節,在一個QQ群友組織的慶祝活動上我一眼就看上了她。”郭睿對4年前的情景記憶猶新。

新娘楊雁粵比新郎小四歲,是豐都人,從重師大中文系畢業,之後在天涯、紅袖添香等網站寫小說,至今已經寫了9本作品,在網路上,網友們都親切的喊她“鬼城才女”。

“我們都喜歡傳統文化,平時的交流話題也都是關於傳統、關於歷史的事情,有時候我們甚至因為一些歷史觀點的不同而小吵小鬧。”楊雁粵說,“是傳統文化做了我們的媒人。”

婚禮像國學課堂“我們覺得一個民族就應該有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婚禮。”新郎郭睿和新娘楊雁粵都是傳統文化的忠實愛好者,“我們希望辦一場真正華夏漢風的中國婚禮。”

“這也是一堂生動的國學課。”見證了婚禮全過程的大學生李玉感慨 。

吉林

“為凰麗色,為鳳求枝,佳偶天成,今始連襟……”贊者(主持人)悠長的聲音中,一對穿著漢式大婚服的小夫妻登場,男子戴冠,女子綰頭,幾個穿著漢服的觀禮者點綴在人群中。昨日,九台一對小夫妻,搞了一場周制漢服婚禮,全身的佩戴都是他們自己精心淘來的。 沃盥(guàn)禮、同牢禮、合卺(jǐn)禮、解纓結髮禮、執手禮、三拜之禮過後,二人結成秦晉之好。

第一次見識如此莊重的周制漢服婚禮,200多位親朋好友驚嘆:“這漢服比婚紗、西服果真好看得多!”

宣傳漢文化辦周制漢服婚禮

新郎王子木,29歲。新娘李柏楊,28歲。兩人都是九台人。

王子木和李柏楊是大學同學,大一時,女孩一首《聽海》俘獲了他的心。大學畢業,新郎到韓國留學,後來,他又把女友李柏楊也接了過來。

留學的日子,兩個人經常去參觀韓國的各個博物館,“在韓國,很多文物書籍,都是漢語記錄。”兩個年輕人,越看越興奮,那種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優越感極其強烈。

可是想想,兩人心裡又有巨大的失落感,“看到韓國對傳統文字、傳統服飾的繼承和保護,我們覺得要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做點事情。”今年4月,他們決定辦一場周制漢服婚禮。

婚禮所用物品都是淘來的

今年6月23日,兩人回國,開始投入到婚禮的前期準備過程中來。

兩人為蒐集婚禮所需的各種物品,跑遍了長春的婚紗影樓,沒有找到侍女服飾,他們聯絡了吉林漢服協會,同袍(漢服協會會員彼此稱呼“同袍”)扶搖為他們提供了侍女服飾。

兩個人的大婚服在網上定製。新郎頭頂的冠,聯絡了河南一家專門為影視劇做配飾的廠家定製。鞋子,雲南買到的。新娘的頭飾是在網店買到的。婚禮用的各種器具多數從網上淘來。

最難買的是信物木雁,國內根本沒有賣。兩人托韓國的同學買了寄回國。

長春的漢服同袍前來祝福

周制漢服婚禮的主持人,被稱為贊者。40歲的秦世偉,婚慶主持做了9年,這么複雜的婚禮,讓他心裡多少有些沒底兒。

小夫妻為了讓整個儀式順利完成,帶著雙方父母、兩個妹妹特意彩排了五次。秦世偉每次都拿著主持稿,跟著彩排。他說,這也許是一輩子都不能再遇到的婚禮形式。

因漢服婚禮與吉林漢服協會結緣,協會裡的扶搖帶著四位同袍來參加婚禮,他們還帶來了很多漢服,發給年輕的男孩女孩穿。

扶搖說,漢服婚禮大家也參加過,但是這一次新人準備得最齊全,儀式禮節也最準確,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是,“已經很成功了!”

周制漢服婚禮全過程

迎親前

7月19日,7時,九台市王子木家中,媽媽給兒子穿好大婚服,戴頭冠。父母一起為他正冠。隨後,在親朋好友的觀禮下,行教子禮。父親送兒子一杯酒,叮囑他,從今起經營自己的家庭,要夫妻恩愛,孝順父母。隨後將信物木雁交到兒子手中。新郎手捧木雁下樓。

迎親

到了新娘家。新郎上樓,跪拜老人,送上信物木雁,為老人奉茶。小屋裡的新娘頭髮已經綰好。喝過茶後,李父喚出女兒,李母為她戴上髮簪。小夫妻跪拜,謝過父母,飲過酒,下樓。

至男方家

車隊到男方家,新郎新娘手牽大紅花下車,進新房。跪拜過父母,給老人敬茶,坐福。新人的老姨將簸箕里裝的紅棗、花生、桂圓、栗子,一把把揚向兩位新人。吃過象徵“早生貴子”的四果,婆婆送來甜湯,兩人你一口我一口,願生活如甜湯,甜蜜幸福。

婚禮儀式

10時,周制漢服婚禮儀式正式開始。200多位親友把婚禮現場圍得水泄不通,“這樣的漢服婚禮,一輩子也見不到幾次。”

兩位新人在表妹扮作的侍女陪伴下出場。贊者讀誥文,隨後新人行沃盥禮,洗雙手,表達鄭重之情。

行同牢禮,吃碗裡同一種肉,同一種飯,表達新人從此合為一家。

行合卺禮。卺是指葫蘆。侍女拿過一個剖開的葫蘆,新郎新娘各飲瓢中苦酒,表示新人從此同甘共苦。喝完,將葫蘆對到一起,新娘用紅線系住葫蘆。

隨後,新人行解纓結髮禮,新郎新娘相互剪下一縷頭髮,新娘用紅線將頭髮扎在一起,表示永結同心。新人為對方佩戴玉佩,而後行執手禮。最後行三拜之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禮成。

大學時相戀兩人先後赴韓國留學

王子木今年28歲,李柏楊比他小一歲。兩人是大學同學,上學時就相互產生了好感,後來發展為戀人。王子木去韓國留學時,李柏楊留在了國內。等到王子木在韓國把學校的事情安頓好,並且找到了工作,李柏楊才到了韓國與他會合。

王子木的父親王國章說,他們家對這個兒媳婦非常滿意,對婚禮也都非常支持,“婚禮有中國傳統特色,我們也非常欣賞。”

新郎很有愛心曾為汶川地震募捐4萬多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等地遭遇了強震。事情發生時,王子木和李柏楊還在韓國留學。通過網路,王子木了解了震區的情況,知道震區人民的苦難。每當看到網上圖片中的斷瓦殘垣和傷者的痛苦表情,都使他十分傷感。“看到那些圖片我哭了好幾次。”王子木說。

隨後,為了能為災區人民做點貢獻,王子木嚮導師匯報,想號召全校募捐,但開始並未得到支持。他就一個人端著募捐箱在學校里號召捐款,令他沒想到的是,包括學校韓國學生會、教授、食堂廚師、校車司機,以及所有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很多人都捐了錢。最終,他為災區募集的捐款折合人民幣4萬多元。

江陰

合卺禮器合卺禮器

沒有婚紗西裝,沒有香檳酒塔,昨日,江陰一對新人身著爵弁玄端婚服,一言未發完成多項複雜的傳統華夏周制漢婚禮儀,在眾人面前幸福完婚。

這是繼上個月江陰文廟百人漢服成人禮儀式之後,由江陰延陵漢魂漢服文化協會組織的又一場漢服禮儀。儀式全程莊重典雅,充分體現了中華婚典文化的古韻之美。據江陰漢服協會會長徐曉聲表示:“隨著我市漢服運動十多年的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江陰市民重拾傳統華夏文明觀念,近年來,隨著我們協會多次成功舉辦的集體成人禮、開筆禮等傳統儀禮活動後,充分證明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追捧,此次周制漢婚是江陰地區首次嚴格按照周禮漢婚儀式進行的傳統華夏婚禮,整個儀式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三大儀程,數十個小儀程,本人有幸擔任了這對新人的贊禮。”

婚禮全程新人不說話氣氛莊重嚴肅

紅色的背景螢幕、古典的地毯,舞台中央一個案几上擺放著鼎爐、匜((音yí,古代漢族禮器之一,用於沃盥(guàn)之禮)、酒爵、編鐘等青銅器樣的器物,身著漢服婚服的新人分別跪坐在案幾兩側,徐會長擔任的贊禮正在主持兩位新人進行沃盥禮,這是6月13日18時38分,記者在江陰某酒店見到的情景。

這場婚禮中,新娘新郎的服飾格外引人注意。其中新娘的玄端禮服分為內外3層,重量近10斤,領口袖口均有絲線繡花,腰配玉質禁步;新郎頭戴爵弁,展現了華夏禮服的雍容典雅之美。

江陰漢服婚禮江陰漢服婚禮

婚禮從18時18分開始到結束,將近50分鐘,一對新人全程一言未發,整個儀程全是在“贊者”的引領下,行拜各種各樣的禮節。一對新人先後行了對席禮、沃盥禮、同牢禮、合卺(jǐn)禮、解纓結髮禮、拜堂禮等多種儀禮。

這場婚禮的司儀不像其他婚禮司儀一樣詼諧幽默,而是手持竹簡抑揚頓挫地宣讀和解釋各種禮儀,婚禮現場也沒有主婚人、證婚人、親屬發言等環節,婚禮氣氛嚴肅而莊重。

整個儀式研究一個月

“你們應該隔間的空間再大一些”、“這個動作一定要慢些做”、“將葫蘆合併時要再稍微高一些”,16時20分,婚禮開始前兩小時,徐曉聲會長還在不斷地向新人及侍者演示一些動作做法。

周制婚禮周制婚禮

徐會長告訴記者,“整個婚禮流程由新郎、婚慶公司、酒店方面以及我會多名社員共同研究策劃了一個多月才完成的,當時新人提出要辦周制婚禮時,我們感覺壓力也比較大,周制婚禮是華夏婚禮的原型,以後的漢族婚禮都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以周禮為藍本,以典雅、尊貴、莊敬為氣韻,追本溯源,成為真正體現華夏經典文化傳統的民族婚禮。所以我們幾個人在查閱史料的同時,還不斷地向專家求教一些禮儀的動作等等。婚禮光是彩排走場就進行了兩周。”

觀禮親友感覺像在看電影

江陰漢服婚禮禮器江陰漢服婚禮禮器

“感覺挺好的,像是在看一部大片,參加婚禮的同時還長了見識。這樣的婚禮,我們到場的賓客肯定一輩子都忘不了。”應邀來參加婚禮的胡先生告訴記者。

新郎的好友封先生則表示,“之前我就聽說這場婚禮會別具一格,沒想到這么特別,太震撼了,跟穿越回秦漢時期似的。”

據新郎陳先生介紹,由於他與妻子都非常鍾愛華夏傳統文化,也是江陰地區較早參與漢服運動的同袍,這次在江陰漢服協會的大力支持下,使用莊重肅穆的周禮,圓了新郎一個漢服婚禮的夢想,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能夠傳揚華夏古典文化,重視傳統禮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