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鈿釵禮衣](/img/e/ad5/nBnauM3X0QjM1ETO0ADMyk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I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意義
現在分析一下鈿釵禮衣的禮服。既然“制同翟衣”,那么鈿釵禮衣也應該是深衣制;而認為釵鈿禮衣是一種襦裙式的禮服的觀點,論據最早來自中國服裝史泰斗沈從文先生的《中國服裝史》,書中他指出了盛唐至五代敦煌供養人所著的,搭配鈿釵的層層疊疊的規整禮服正是鈿釵禮衣,如莫高窟103窟壁畫“樂廷瑰夫人行香圖”中的盛裝貴婦,但他並未解釋如何考證得到。這樣的服制並非特例,許多如“于闐王后曹氏供養像”等大量敦煌壁畫中發現了這種層層疊疊的規整襦裙服,及人物髮髻上象徵級別的釵鈿,都具有某種制度的特徵。鑒於沈從文先生一向嚴謹的研究態度,所以輕易按照那些口徑一致,且多撰寫於中唐以前的禮書而推翻這種觀點也有失嚴謹。
對於“鈿釵禮衣”的考證的確是個難題,因為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出現在唐代的史書和禮書中,又鮮有實物傳世。另外有一種現象不能不注意:唐代雜俗琳琅,中國歷史上許多禮制的更易正是起自唐代,頗有深意的是,對於古制舊禮,皇家卻一直奉若圭皋,比如,看唐代的禮書會發現,十分嚴格遵循周禮,也許是三百多年華夏衣冠禮儀離亂的痛苦引發了對華夏先祖經典的深深嚮往使然。比如唐將婚姻六禮儀程寫進了唐律。然而,理想與現實、莊重與喜慶之間始終巧妙而有趣地充盈著綺麗的巔峰盛世。即使上層極力推崇正規的禮製版本,從底層民眾發起的雜禮異服還是大領風騷,最後一點點侵蝕到了高層。
天寶前與中唐乃至盛唐,衣冠風尚則有如天壤。總之,鈿釵禮衣究竟是什麼模樣?它同敦煌壁畫中的盛唐至五代供養人的鈿釵“制服”有什麼關係?它是否存在著服制上的變異?諸多內容依然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