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早的文獻中,找不到秦朝曾在這裡興建水利的記載。不過秦人曾在此鑿渠的傳說,卻廣為流傳。相傳寧夏平原黃河以東的秦渠,就是因為它鑿於秦而得名①。秦渠又名北地東渠,據說這個名稱也與它位於北地郡的黃河以東有關。歷史上北地郡的建制,雖然一直延續到唐,但其轄地達到寧夏平原的,只有秦、漢時期的北地郡。秦渠鑿於秦朝,還是可能的。除河東秦渠外,據說秦還在河西穿鑿渠道,後人稱為北地西渠。
到漢朝,寧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為重要。為對付強大的匈奴,漢武帝在西北邊陲實行大規模的軍屯和移民實邊政策。僅移民實邊,先後將100多萬內地居民,遷徙到五原、朔方(兩郡都在河套一帶)、酒泉、張掖(兩郡都在河西走廊一帶)北地等西北邊郡。北地郡的寧夏平原,由於百姓、軍隊大幅度增加,一時建起了許多民政、軍政機構。秦朝時,這裡只設了一個富平
縣,到西漢,除富平外,又增設靈武(治所在今銀川市北)、廉縣(治所在今銀川市西)、眴[shùn順]卷(治所在今中寧縣東北)等縣。此外還有渾懷都尉、上河典農都尉等軍事性質的機構。由於這裡的地位日漸重要,東漢時將北地郡的郡治也移到了富平縣。
與這些變化相適應,兩漢時寧夏平原上的灌溉工程也增多和擴大了。在河東,相傳漢武帝時開了一條新渠,即後人稱呼的漢渠或漢伯渠。這條渠道的引水口在秦渠渠首上方,它繞過秦渠的南面和東面,到富平北面回注黃河。《水經注》引《地理志》說:“河水別出為河溝,東至富平,北入河。”這條河溝指的應是漢渠。漢渠的溉田面積要比秦渠大一些。在河西,東漢時鑿了兩條很長的灌渠,一條叫漢延渠,東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由郭璜主持穿鑿。相傳它是在原來北地西渠的基礎上延展而成。另一條由徐自為主持穿鑿,它在漢延渠西面,與漢延渠並行向北延伸。因為徐自為官居光祿勛,所以人們又稱這條新渠為光祿渠。
可以說,後來銀川平原的水利布局,漢朝就已經基本確立了
相關詞條
-
漢渠
秦國自占領河套及其西南地區後,為鞏固統治,發展農業,在該地設郡縣,並開渠引水灌溉農田,發展水利。
歷史 總結 -
漢延渠管理處
灌溉任務漢延渠是寧夏黃河青銅峽河西灌區最古老的一條幹渠,開鑿於公元前110-101年,歷史悠久,聞名塞上。乾渠全長88.6公里,最大引水量為8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5.3億立方米,水費收入1250萬元/年,擔負著...
-
居延漢簡
居延漢簡,1930年中國、瑞典學者合組的西北科學考查團至甘肅附近考察,瑞典人弗克·貝格曼(Folke Bergman)在內蒙古居延地區的城障、烽燧、關塞...
發現地 內容概述 發掘過程 出土文物 檔中珍品 -
漢渠春水
《漢渠春水》是由明代詩人王遜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陳渠珍
陳渠珍(1882-1952),號玉鍪,祖籍江西,後遷入鳳凰。16歲入沅水校經堂讀書,1906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任職於湖南新軍。曾加入同盟會。是一位經...
生平經歷 沉浮歲月 人際關係 艽野塵夢 起義決定 -
《漢渠春漲》
神河浩浩來天際②,別絡分流號漢渠③。 三春雪水桃花泛④,二月和風柳眼舒。 朱栴(1378~1438),號凝真。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漢渠春漲
是一首由明代 作者朱 創作的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者簡介 -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368年-433年),臨松盧水(今甘肅張掖)人,匈奴族,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謚稱北涼武宣王。天璽三年(401年)到北涼義和三年(433年)...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軼事典故 -
沮渠姓
沮渠氏源出於且人,“且”是尊奉男性生殖器為圖騰的古老部落,發源於黃河流域。沮吳,亦即徂徠,在今山東泰安東南一帶,且人在堯舜時代曾居於該地。後為商王朝所逼...
姓氏淵源 改冠漢姓 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 帝王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