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舞人

漢代玉舞人

漢代玉舞人,高3.5厘米,寬3.5厘米,厚1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現為廣東省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藏。該玉舞人為玉黃白色,局部有缺損。整器雕工精細,姿態生動,為漢代出土玉舞人中首見的圓雕作品。

歷史

漢代玉器的主要成就是在西漢東漢時期,新漢王莽時玉器甚少,兩漢玉器故尤為突出,種類很多,說明漢代在制玉業方面有很大發展。玉的材質比前代更加豐富,由於張騫出使西域後和田玉被引進中原,美玉逐漸增多。漢代玉器以裝飾佩件占主流,姿態各異的玉舞人是其中的佼佼者,玉舞人佩多為女舞人的形象,她們是專供帝王貴族使役的舞人,長裙修袖,身材細挑,舞姿輕越,飄逸欲仙,其表現舞姿是社會上層階級飲宴禮樂,祭祀儀式中歌舞場面的真實寫照。所謂:“嬙媛侍幾,歌童舞女之玩,充備其室。”(《後漢書官者傳》)。

造型

和田青玉質圓雕玉舞人,如蹲式,以圓雕與陰刻結合琢成,頭部左側螺殼髮髻,一袖甩過頭頂,杏核眼,身體曲線極為明顯,各部位比例適度,裙、褶、長袖、衣帶具飄動感。從整體看是一件寫實作品,極為精美,雖大部鈣化,小部開窗透明,玉質溫潤包漿柔和、鋥亮,乃罕見之品。

相關推薦

玉舞人的造型多為片狀,有的刀法簡單,有的刀法精細,唯圓雕少見且刀法繁化,琢成多姿的玉舞人,南越王墓中兩件,是玉舞人精絕之作。其一身佩玉璜,是玉舞人中首見者,有戰國遺風。其二圓雕舞人蹲式,頭部螺殼髮髻,長寬廣袖,舞姿婀娜,有“圓歌宛轉激清征,妙舞左右回纖腰”。是玉舞人中極精者。說明漢代玉舞人雕琢工藝由粗糙向精美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