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牡丹

漢代牡丹

漢代牡丹簡介河北柏鄉縣北郝村因有一株神奇的漢牡丹而聞名中外,它花奇,是千年花卉。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漢牡丹園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城北 五公里 。北距石家莊 70公里 ,南距邢台 60公里 ,西臨107國道 13公里 、距京珠高速 12公里 ,交通非常便利。

漢代牡丹 漢代牡丹

在燕趙沃野,邢襄大地柏鄉縣城北郝村,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故事,演驛著曠古情緣——牡丹仙女和芍藥仙子兩千年的竊竊私語。

相關歷史

傳說很久以前,柏鄉縣北郝村彌陀寺(現漢代牡丹園)一得道聖僧,在一日黎明早課完畢,忽聞笙歌陣陣,奇香撲鼻,祥光迸射。詫異之間,只見一對少男少女,身披紅裝,手挽手自天飄飄而降,沒於寺內階下。天亮以後在村內傳開,老少前來探看時,仙女、仙子降隱之處,生出兩簇奇花——牡丹、芍藥花,兩花相依相伴,很快長到七、八尺,開出了如盤大的艷麗的花朵。

一直到了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即公元伊始年間,劉秀為躲避追殺,躍入彌陀寺斷牆之內,昏了過去,牡丹刷地伸枝展葉,緊緊包裹劉秀,躲過了追兵。劉秀醒來,躺在花叢之中,神清氣爽。劉秀稱帝後,為感謝牡丹的救命之恩,巡視河北,專駕柏鄉,故地重遊,感慨萬分,於是題詩一首:小王避亂過荒莊,井廟俱無甚淒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也使漢牡丹揚名天下。更負有盛名的是漢牡丹不屈有撓的性格和超凡的靈性。

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了河北柏鄉,對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欲獨霸為己有,曾先後兩次興師動眾,深掘數尺,連根帶土運往日本,悉心養護,但均告失敗,漢牡丹寧死不彎腰,不做負國“人”。漢牡丹遭此劫難後,數年不發。然而解放後的第二個春天,漢牡丹競破土而萌芽,連片而發,且枝繁葉茂,含翠吐芳,重現人間。可見漢牡丹有民族氣節。1976年“五一”前,歷來開粉紅顏色的漢牡丹在這一年連開了三朵碩大的白花,一時人們驚奇不解,恰恰在這一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三位開國領袖相繼去世。就在同年五墩漢代芍藥也休花不開,南北方連遭水災,由此給素以“花開知國事”充滿超靈性的漢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韻。

漢牡丹的風姿,更在於她與洛陽牡丹、荷澤牡丹不同的天性,同株異花,異地不活。有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台閣型。花大如盤,單朵花復瓣竟達215瓣之多,花瓣落地一時不枯,花開之時,香飄數里,花前納氣,飄然欲仙,為此,天津南開大學生物系教授王峰山研究數載,盡施先進科技手段,終難解迷。後敬書“牡丹神”之碑立於園中。1985年後,中央、河北、邢台電視台皆以《天香國色一奇葩》做了專題報導。1992年,河北影視製作中心以漢牡丹為背影,拍攝了電視劇《神花奇緣》。

神奇的漢牡丹用她花容月貌和鼎鼎芳名引來了無數名人墨客盡折腰。在幽香縹緲的漢牡丹園裡展示著大量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的珍貴出土文物,與漢牡丹交相輝映,把古老的漢代歷史文化和同樣古老的漢代牡丹文化融為一體,構成了歷史和牡丹特殊的文化品格。漢牡丹園現存漢、北齊、唐、元、明、清碑碣百餘塊,著名的有元代雙絕古文家楊載、書法家趙孟頫聯臂的“賈母貞節碑”;全國政協委員裴怡熔題詩“國色天香漢牡丹,名滿中華貽自然。祝願花好月常在,且盼兩岸人團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題詩“漢代重氣質,牡丹留正色。雍容見神姿,有幸伴君側”。還有中央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等名家墨寶。

漢牡丹園內有悠久歷史的漢牡丹、漢芍藥,有博大精深的景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有文化遺產的命名。

2001年漢牡丹園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擴園增花,占地面積8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園內以聞名遐爾的神花漢牡丹總領群芳。引進洛陽、荷澤、安徽、甘肅、四川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國內牡丹品種800多個,引進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外品種100多個,集世界牡丹芍藥珍貴品種於一體,成為中國牡丹、芍藥品種資源保護區,是當今世界上牡丹品種最多、最精華的專業化園林。園內還設有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歷史悠久的石碑廊,上好的漢白玉雕塑成的牡丹仙女、芍藥仙子,他們手托仙花,腳踏祥雲,翩翩起舞。更有那蜂飛蝶舞的鏡花園,栩栩如生的悟肖園,如詩如畫的棲鳳湖等20多個景點點綴其中……芬芳怡人,使人如入仙鏡,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真乃是:“曲徑環繞花叢中,亭台樓閣古韻重,奼紫嫣紅花似海,幽香四溢增雅興。

每年的 四月十五日 至 五月十五日 ,牡丹、芍藥相繼開放,春和景明,花團錦簇,是欣賞牡丹的好時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