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巴拉僧廟

滿巴拉僧廟

滿巴拉僧廟位於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所在地。 座落在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圖海山上的滿巴拉僧廟是由第一世夏仲活佛貢其格阿日布齋於乾隆43年(公元1778年)主持興建,至今已有234年的歷史。以 辦“曼巴拉倫”(培養蒙醫場所)為主,造型雷同於西藏的一些寺廟。喇嘛要誦的經分為四個部分:沙德爾經(病理學)、碼德珠瑪經(藥理學)、西碼珠德經(診 斷醫療方法)和醫點要領(基礎理論),合稱為《四部集》。當時,藥品全部是自采、自種、自製。據記載,這裡曾會聚了大約200名喇嘛誦經醫學,參拜者更是 絡繹不絕,當時是內蒙古西部地區最早的學習蒙醫的高等學府。滿巴拉僧廟以其獨有的經醫雙修,學僧入寺,先經後醫,醫經雙修,經過對藏文、經文和各種醫學典 籍的長期學習,在醫學方面達到較高的造詣,也曾經研究出幾十種蒙藥秘方流傳民間、造福百姓。培養出大量的精通醫宗教義蒙醫藥人才。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出 眾多的具有獨特療效的秘方,對多種疑難雜症的神奇療效。因此,滿巴拉僧廟成為內蒙古西部地區最有名氣的廟宇之一,拉僧仲廟、查漢卡布其爾廟、敖包圖廟、千 里廟是其隸屬廟宇。至文革前,滿巴拉僧廟擁有大殿一座,小殿五座,藥師佛塔一座,喇嘛接待室九間,喇嘛個人住房、廚房300餘間,大小牲畜1000餘頭。 廟內有喇嘛近200人。廟建成後,以研究醫中教義培養醫務人才為目的,學僧們 進廟後,經義雙修。該廟恢復後,有大雄寶殿藥師供塔、護法殿、溶洞等,現已開發為旅遊景點。

簡介

拉僧廟主要大殿 拉僧廟主要大殿

滿巴拉僧廟位於烏海市海南區拉僧廟鎮所在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鄂托克旗第七代王東日布包仁時期,由第一世夏仲(活佛)貢其根阿日布吉主持興建,現已有215年的歷史。廟建成後,以研究醫中教義培養醫務人才為目的,學僧們 進廟後,經義雙修。該廟恢復後,有大雄寶殿藥師供塔、護法殿、溶洞等,現已開發為旅遊景點。

滿巴拉僧廟香爐 滿巴拉僧廟香爐

"滿巴拉僧"是藏語,意為"醫明經院"或"醫明學院"。建立滿巴拉僧廟有當時的深遠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建廟時鄂托克旗內前後建成的近20座寺院中沒有1個研究醫宗教義的場所。很需要建立1個研究蒙藏醫學的醫宗專門機構。為此,選擇阿爾巴斯山脈盛產多種藥石、藥草和利用圖海山幾處礦泉水資源的自然地理條件:把滿巴拉僧廟建在水土豐盛的地方,隸屬鄂托克召,從此鄂托克旗有了研究醫宗教義的寺院。

滿巴拉僧廟盛興時期,喇嘛數達近200名,殿塔10座,廟倉庫和住宅170多間,大小畜數百頭只;廟內各種雕塑、壁畫精緻、法器齊全,布置十分壯觀,經書、醫藥書籍數千卷,成為在鄂爾多斯高原上規模較大的有名氣的寺院之一,特別是目前藏醫學和眾多名醫而名揚遠外。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毀了神像,徹底拆廟,百年寺廟毀於一旦,珍貴文物不知蹤向,只留下三層不完整的廟宇,作為歷史的見證。 近幾年,烏海市海南區共投資434萬元對滿巴拉僧廟進行了修復。截至目前,已復建了大雄寶殿、藥師佛塔、配殿、牌樓,修建了上山道路,進行了山體綠化等,已計畫申報AAA級景區。

活佛夏仲

滿巴拉僧廟夏仲(活佛)是該廟最高僧人,從第一世夏仲甘珠爾班智達貢其格阿日布吉到現在轉世四世,第四世夏仲嘎拉生沙德日布丹畢尼瑪出生於1950年,1956年認定在滿巴拉僧廟坐床,現在本寺院的主持。在"文革"中,滿巴拉僧廟被毀,1982年在舊址上設宗教活動點恢復香火,1996年海南區政府批准予以登記,正式確定為烏海地區唯一格魯派(喇嘛教)宗教活動場所。

醫學宗教

滿巴拉僧廟,是一個專門研究醫學宗教的場所,這裡的僧人先學經後學醫(蒙醫),醫經雙修,以求在醫學方面達到較高的造詣。據稱,這裡曾研究出幾十種蒙藥秘方,是以蒙醫藥研究為主要特徵的藏傳佛教聖地,在方圓幾百里蒙古牧民中影響很大,在藏傳佛教和蒙、藏兩個民族中,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文化大革命中該廟遭到破壞,現存:大雄寶殿、藥師佛塔、護法殿、溶洞。隨著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1982年在舊址上設宗教活動點恢復香火,1996年海南區政府批准予以登記,正式確定為烏海地區唯一格魯派(喇嘛教)宗教活動場所,第四世夏仲嘎拉生沙德日布丹畢尼在廣大僧眾和信教民眾的支持下,全面修復廟宇,現已初具規模。每次廟會人山人海,平時朝拜和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滿巴拉僧廟建成後,專門研究醫宗教義,學僧們進廟先經後醫,經醫雙修,培養出幾代有學識的、精通醫宗教義的醫務人才。研究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醫方明",自行採藥配方,醫治多種疑難病,為發展民族醫藥,減輕人民民眾的疾病痛苦,解決當地缺醫少藥問題作出了積極貢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