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滑蜥

寧波滑蜥

寧波滑蜥(學名:Scincella modesta)為石龍子科滑蜥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馬蛇子。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河北、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香港、四川等地,多見於向陽坡面溪邊卵石間和草叢下的石縫。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50至1895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寧波。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界:動物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 Chordata
綱:爬行 Reptilia
目:有鱗 Squamata
亞目:蜥蜴亞目 Lacertilia
科:石龍子 Scincidae
屬:滑蜥 Scincella
種:寧波滑蜥 S. modesta

生物標籤

中文學名:寧波滑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石龍子科

中文屬名:滑蜥屬

拉丁文名:Scincella modesta

英文名:Slender forest skink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Günnther,1864

物種信息

(圖)寧波滑蜥寧波滑蜥

寧波滑蜥體型較小,全長80—100毫米。頭體長38—43毫米,尾長45—55毫米,尾部比頭體稍長。頭明顯寬於頸部,吻短鈍。吻鱗寬大於高,從背面明顯可見。眼大小適中,下眼瞼中央有一扁圓形透明無鱗區的瞼窗。鼓膜下陷,耳孔近圓形,其周圍光滑無錐狀鱗,也無瓣突。耳孔明顯小於眼眶,大於瞼窗。

寧波滑蜥背部一般為古銅色,但可隨溫度與光照變化而發生變化,這可能與其機體的體溫調節及逃避天敵有關。蜥體的腹面色彩多樣,雄性青黃色至鵝黃色,雌性灰黃色且隱泛粉紅色。體側及尾的兩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紋,但斷尾後的再生尾側面則看不見縱紋。另外,體鱗上還綴有一些黑褐色的色素斑點,這可能與調整體色有關。

寧波滑蜥成體全長95—116毫米,平均102.04毫米,體長37—46毫米,平均41.05毫米,尾長為體長的1.4—1.78倍,平均1.57倍,上唇鱗7枚,偶為6枚,第四趾下瓣數12—16,平均13.8,腹中線上一行鱗片數60—72枚,平均65.4枚。

生活習性

清晨,傍晚常靜伏在背光陰處的雜草叢中或枯葉底下及石縫間。在路邊草叢中或亂石堆的石隙間活動,曾見捕食小飛蛾

生態分布

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河北遼寧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湖南香港四川等地。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主要亞種

寧波滑蜥指名亞種(學名:Scincella modesta modesta),Guenther於1864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長江以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浙江寧波。

寧波滑蜥北方亞種(學名:Scincella modesta septentrionalis),Schmidt於1925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河北、遼寧、江蘇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河北興隆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