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戴氏


據鹹豐二年(1852)《滄州戴氏族譜》記載:戴氏始祖戴榮,自“浙江紹興府餘姚縣大戴村,初遷山西洪洞,再遷直隸景州,明永樂二年(1404)遷滄州,居李村鎮,入贊二里六甲民籍”。此後六百年,戴氏後人孝謹醇良,服勤力穡,在滄州這塊熱土上繁衍生息,日益興旺,逐漸成為書香綿遠、生齒日繁的名門望族。迄今已有五千餘戶近兩萬人,以滄州市區為中心,散居在黃驊、青縣、滄縣、泊頭、鹽山、南皮、孟村、海興、東光等地,為滄州的發展繁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戴氏家族遷滄後,世業耕讀,蓄德未耀,至五世戴才終於發揚,自此科第不斷。由戴才嘉靖癸卯年(1543)科第中舉起,戴氏家族成為滄州明清兩朝的科第世家。先後參加科考者多達251人,榜眼1人,進士4人,舉人14人(其中武舉3人),監生70人,貢生17人,庠生57人,廩生12人,增生10人,武生10人,其他科目56人。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滄州歷史上只出了兩個榜眼,而九世戴王綸即為其一。
學而優則仕,在戴氏家族眾多科第學士中,為官者達95人,其中武官10人、官居七品以上30人、五品以上8人,一品尚書2人。計有布政司參議、監察御史、鹽運使、按察史、太醫官、翰林院庶吉士、文華殿中書舍人、知縣、州判、縣丞、縣典史、教授、學正、教諭、訓導和守備、千總、營官、巡檢等官職,有6人被授贈為資政大夫兼右都御史,7人被授為中順大夫、中憲大夫、奉政大夫、奉直大夫,2人被封贈為明遠將軍,2人被封贈為武略騎尉。
“司馬文門第,太師御史賢人家”、“渤海人聞源流遠,條山閥閱科第家”、“座對賢人酒,家藏太師書”、“渤海源流君恩厚,滄州閥閱舊家風”、“渤海人文第,條山閥閱家”等春聯,予以嘉勉。戴氏至今仍保存有隆慶、萬曆、順治、康熙四帝頒給族人的兩篇喻祭文和十道誥命……,所有這些就奠定了戴氏在明清滄州“戴劉呂王,於遲孫龐”八大家族中的龍頭地位。
戴氏族人格守“達則獻身天下,窮則善身濟民”族訓,為官者竭力盡忠報國,為民者服勤力穡,孝謹釀良,因此湧現出功勳卓著或頗而建樹的官宦。
五世戴才,滄州人,嘉靖十三年進士。曾巡撫甘肅。當時甘肅剛剛遭受寇兵。戴才去後撫起創痍,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加強防衛,建學明教。使甘肅大治。後又巡撫陝西、河南等地。官至戶部左侍郎、兵部尚書。
五世戴旬:戴才弟,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朝為太醫官.。
六世戴紹科:字思濟,號繹所,生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卒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40)年,卒五十七歲.本人善文通武,據著名的各種建築物和滄州各種墓誌,橋志,大量文獻記載,他的筆跡遍部河北,山東,尤其滄州最多.以恩蔭任前軍都督府經歷轉太僕寺丞,戶部陝西司員外,山西司郎中,督理宣府,糧儲西苑馬寺少卿,山東按察史,誥授奉直大夫,以孫戴明說貴,誥贈資政大夫,督察院右督御史。
六世戴紹庭:字念所,誥贈中順大夫,太僕寺少卿,生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卒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壽二十三歲,配時任兵部左督御史劉燾公女為妻。
七世戴世愈:字涵謙,號偉行二增生,誥封資政大夫督察院右督御史,享受二品,也是著名知識淵博的學者,生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卒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壽七十七歲。
七世戴世懋:字建韋,行一,附生,以恩蔭入國學授文化殿中書舍人,降補山東武定縣縣丞.生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卒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壽五十七歲。
八世戴明說,在任清戶部尚書時,因國家匱乏,有人議加征判公向,他說:“這是前朝失敗的政策,只要我在職就不能重蹈覆轍.”在其守孝期間,官府發下檄文,要追交滄州欠狐皮等銀八千兩,戴明說知道等項銀已經赦免,就帶著詔書去巡撫面前辯理,得以停徵,使家鄉數萬百姓受益。九世戴王倫,字經碧,乙末年經殿試,得中榜眼,初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官職,後直升到江西後補驛道。
族譜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