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法縱橫

溫法縱橫

《溫法縱橫》,是由李寅編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者:李寅(杏李園主人)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第1版(2011年1月) 
平裝: 526 頁 
開本: 32
ISBN: 7513201536, 9787513201537
條形碼: 9787513201537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2.4 cm
商品重量: 481 g

編輯推薦

用附子乃至溫法不是“火神派”的專利
也並非所有擅用附子及溫法的醫家都是"火神派"
我們不否認大劑量附子在某些疾病或疾病某個階段的特珠功效,但反對狹隘的“唯大劑量論”。
明明白白看“扶陽”認認真真學大醫一本對扶陽熱潮冷思考的佳作。

目錄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溫法略論
第一節 溫法淺說
一、套用要點
二、施護要點
三、溫法禁忌
第二節 由《醫學心悟·論溫法》說開
第二章 陰陽辨
第一節 陰陽起源
第二節 《易經》里的陰陽觀
第三節 中醫學裡的陰陽觀
第四節 醫易同源話陰陽
附:中醫界無奈的輪迴
——論當前中醫流派熱與復古衛道風
第五節 陰陽輕重辨
一、《易經》的陰陽觀
二、《內經》的陰陽觀
三、《傷寒論》的陰陽觀
四、其他醫家著作中的陰陽觀
附:“偏”論之一
——兼論當代火神派的偏執
“偏”論之二
祝味菊是否火神派之商榷
鄭欽安的陰虛觀辨析
抗生素·寒涼藥·當代火神派
第三章 相關概念指誤
第一節 千古混沌一團“火”
第二節 眾說紛紜“引火歸源”
第三節 “腎氣丸”的一段公案
第四章 溫法適應證與禁忌
第一節 溫法適應證
第二節 溫法禁忌
第五章 寒熱實據辨
第一節 辨舌
一、正常舌象
二、現當代各家經驗
三、醫案賞析
第二節 辨脈
一、浮沉遲數不足辨表里寒熱
二、有力無力確可分陰陽虛實
三、診病切切不可單執一脈論
第三節 其他
一、辨口燥口渴
二、辨口苦
三、辨飲冷飲熱
四、辨水液
五、辨煩躁
六、但欲寐
七、辨發熱
八、辨手足心熱
附:“四肢為諸陽之本”辨
九、辨時間
附:辨地域
十、辨特殊體質
第六章 真寒假熱相關問題
第一節 真寒假熱與實熱、陰虛火旺、脾胃陰火的鑑別
一、實熱
二、真寒假熱
三、陰虛火旺
四、脾胃陰火與陽虛陰火的鑑別
第二節 陽郁略論
一、郁證發展脈絡
二、分論
附:從“神七”上天到提高中醫療效的一則假想
三、醫案舉例
四、陽郁小結
第三節 真寒假熱治方略講
一、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
二、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三、潛陽丹,封髓丹
四、全真一氣湯
五、二加龍骨湯
六、益元湯
七、回陽返本湯
八、六味回陽飲
九、既濟湯
十、二仙湯
第七章 溫法分論
第一節 溫清法
一、源流
二、分型
三、套用
四、合理性
五、必要性
附:關於溫清法的幾點說明
第二節 溫潛法
一、析義
二、套用
三、溫潛與伏火
第三節 溫補法
一、溫陽藥是否可與補氣藥合用
二、溫陽藥是否可與補陰藥合用
下篇 臨床篇
第八章 心病論治
第一節 心衰
一、柯雪帆經驗
二、趙錫武經驗
三、施今墨經驗
四、周次清經驗
五、朱良春經驗
六、李翰卿經驗
七、張琪經驗
八、顧景琰經驗
第九章 肝膽病論治
第十章 脾胃病論治
第十一章 肺病論治
第十二章 腎病論治
第十三章 高血壓論治
第十四章 中風論
第十五章 消渴與糖病論治
第十六章 痹證論治

文摘

中醫治法雖繁,然不出八法。溫法乃八法之一,是治療內寒及(或)外寒的方法。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治寒以熱"、"勞者溫之"的原則,表寒證需用辛溫解表法治療,里寒證需用溫里法治療。習慣上把溫里法稱為溫法。溫法具有祛除寒邪、溫補陽氣、溫通經絡的作用,適用於外寒入里,或陽氣不足、寒從內生的里寒證。里寒證可見精神不振,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喜熱飲,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遲,或腹部冷痛,嘔吐,腹瀉,或水腫,小便不利,或手足厥逆,脈微細欲絕,或肢體冷痛等。根據所在的臟腑經絡部位和病情輕重緩急不同,溫里法又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和溫陽利水等治法。
八法之中,相較而言,汗吐之法已非常用(實為可惜),故八法可約言為六法。若明溫法,則六得其一矣。而從大的分類上看,八法也不過扶正祛邪兩類,溫法是扶正類方法,扶正類方法亦不過陽氣、陰血兩端,如此來看,則四得其一矣。
溫法所指,非單純用溫熱藥雜湊之方。由於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且陽虛里寒證往往由氣虛發展而來,故溫里法除用溫熱藥以外,常配合補氣的藥物;陰寒內盛,陽氣欲脫,病情危急者,尚需配合補氣固脫的藥物。溫里法還常與其他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