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溪東鄉位於福建省松谿縣北部,距縣城38公里。村鎮沿渭田溪東岸布列得名。轄8個村委會,48個自然村,83個村民小組,1.33萬人,聚居漢、畲、黎 、侗4個民族。境域面81.72平方公里。歷史沿革
清屬毫田裡,隸屬水和分縣,建國初期屬渭田區,1959年成立溪東公社,1984年撤社改鄉。自然資源
溪東鄉山地10.35萬畝,耕地1.36萬畝。龍頭山海拔1349米,為松谿縣第一高峰。毛竹4.1萬畝。地下礦藏有鎢、大理石、花崗岩等。基礎設施
國小“四率”連續十二年保持部頒一類標準,被列為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鄉之一,村村有醫療所,戶戶飲用自來水。公路通縣城。經濟發展
產稻穀、毛竹、筍乾、茶葉。鄉鎮企業形成以清水筍、香菇為主的食品加工和以竹、木為主的林產品加工兩大產業。人文歷史
龍頭山是松溪群山之首,在龍頭山上有一座有名的龍頭山廟。龍頭山廟,古稱鸞仙閣,建於南宋景炎年間,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福州府有三眼井,井水一熱、一溫、一冷,熱可殺豬,溫可洗浴,冷水冰涼。有一天,三眼井突然全部乾涸,此現象引起福州府官員高度重視,即派汀洲府著名風水先生找原因,先生沿山脈走向一路勘察,第三年到龍頭山,看到慶元縣三坑鄉上坑村、岱根源村李一公、李二公及爐坑村老葉等人在山頂燒木碳,破壞了龍脈,就叫他們停燒三個月,言明一切損失包賠償。只停燒兩個月,福州府三眼井就恢復有水時的原狀。府台得知後,派官員把龍頭山周圍的山林、耕田悉數買下,委託吳家村村主出租,所得租金在原燒碳的地方建造了廟宇,這就是龍頭山廟的來歷。
正史又有《吳氏宗譜》記載:宋朝寶祐年間,丙辰進士吳松龍任松谿縣尉時,因在龍頭山上求雨靈驗,故在南宋景炎年間建立廟堂。明朝武宗正德年間高山村李仲廷重接修理。明萬曆三年吳公裔孫吳馬賢重複修葺。清朝時數經兵焚,殿宇幾置荒煙蔓草之中,故在清康熙十四年吳廷興鼎新重修。清嘉慶二十三年再修。
走進廟中,“彌勒菩薩”笑座山門,神龕里的“華佗”、“張仲景”兩位神醫和“如來”、“觀音”及“十八羅漢”塑像栩栩如生。如今,廟裡香火不斷,每逢五月二十五和六月十五的香期,兩省四縣的信徒幾千人云集進香,熱鬧非凡。
從廟的側門出來,走上木製涼亭四處回望,萬里山川,盡收眼底,連綿群山,起伏平緩,四周邊緣,峭立陡峻。一眼望去,群山蔚藍成片,遙望山頂,雲彩飄逸繚繞。站在山頂,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嘆。
龍頭山曾是革命紅軍、游擊隊的落腳之處。
溪東鄉還有先秦時期文化遺址:分布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溪東鄉雷厝村下大源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