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無盡圖卷

溪山無盡圖卷

金、無款、絹本 水墨、縱34.3cm、橫22.1cm。 \n\n溪山無盡圖》卷,清,龔賢作,紙本,墨筆,縱27.7cm,橫726.7cm。\n\n款:“江東龔賢畫”。鈐“龔賢”,“野遺”印二方。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卷尾自題長跋,言此圖所用的紙是他在庚申(1680年)春偶得的宋代的庫存舊紙,而如何合理地利用這種近似方形的畫紙又頗費苦心。跋言:“欲制卷,畏其難於收放;欲制冊,不能使水遠山長。因命工裝潢之,用冊式而畫如卷,前後計十二幀,每幅各具一起止;觀畢伸之,合十二幀而具一起止,謂之折卷也可,謂之通冊也可。”

藝術特色

要將山水圖繪在“折卷”或曰“通冊”上,由看似各為獨立的十二幅山水圖合成一幅“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既合畫理又合物理的畫卷,無疑具有較高的創作難度。為此筆墨功力深厚的龔賢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潛心創作,歷時二年多,才完成該幅堪稱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力作。要將每段的完整性與全圖的整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成功的關鍵在於其構圖須賦於機巧,在構圖上“要無背於理,必首尾相顧而疏密得宜”,故中間段的表現極為重要,起著承上啟下的轉承作用,它的起首須是前段結尾的延續,它的結尾須是後段起首的外延。為此龔賢巧於構思,精於設陳布勢,全幅雖繪秋林草屋,流泉飛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條不紊。留白處的虛與濃墨點染處的實互為映襯,畫面飽滿而又不失空靈。山石用“積墨法”,以筆含墨,層層積點石面,將山石向背虛實塊面體積以及雨後的濕潤之感都真實地表現出來。此卷生動地表現了江南溪山渾潤豐華的景象,同時也較全面地體現了龔賢在山水畫上“筆法健、墨氣活、丘壑奇、氣韻雄”的美學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