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校經堂

湘水校經堂

湘水校經堂位於湖南長沙。又名校經書院、湘水校經書院。清道光十一年(1831), 湘水校經堂巡撫吳榮光仿其師阮元學海堂之制建於嶽麓書院內。

簡介

湘水校經堂
湘水校經堂湘水校經堂
由嶽麓、城南二書院山長歐陽厚均、賀熙齡主持,分經義、治事、詞章三科試士,“一歲四課,一季分課一經,因人而授之課程”,教學漢宋並重,“奧衍總期探許鄭,精微應並守朱張”。時“多士景從,鹹知講求實學”,十六年吳離任,課業遂廢。鹹豐末年,巡撫毛際可嘗重開經史之課,不久即停。光緒五年(1879),湖南學政朱逌然遷建於城內天心閣城南書院舊址,正式設山長,下轄經、史、文、藝四學長及提調、監院各1人,定額招本省及商籍生徒24名肄業其中。山長成孺刊《校經堂學議》,以經濟之學訓士,要諸生“生寢饋於‘四書’、‘六經’,探治平之本,然後遍讀經世之書,以研究乎農桑、錢幣、倉儲、漕運、鹽課、榷酤、水利、屯墾、兵法、馬政之屬,以征諸實用”。“一時造就人材”“號稱最盛”。十六年,學政張亨嘉遷建於湘春門,更名校經書院,生額擴至44名。學重通經致用,設經義、治事二齋,專課經史大義和當世之務,要求學生考究“古今天下治亂,中國強弱之戰”,“舉乎日所聞於經者,抒之為方略,成之為事功,一洗二百年穿鑿之恥”,“養成有體有用之材”。二十年,學政江標新建書樓,以藏中西學書籍,改革課程,以經學、史學、掌故、輿地、算學、詞章六科課士,添置“天文、輿地、測量諸儀,光化礦電試驗各器,俾諸生於考古之外,兼可知今”;別創算學、輿地、方言等學會,制訂《校經學會章程》,“為士子群聚講習,以期開拓心胸、研究求學、造成遠大之器用”;聘請唐才常為主筆,定期出版《湘學報》,分史學、掌故、交涉、商學、輿地、算學6個欄目,發表師生研究成果,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湘省風氣為之世變。戊戌政變後,一度改訂章程,恢復科舉舊學。二十九年底,巡撫趙爾巽改為成德校士館,令諸生“改習科學,以儲學堂之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