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頭水車閣

兩圈之間的架上掛著兩條小鐵鏈,連著一塊小木板,作為小演員的座位。 水車閣的中軸放在兩支長為5.3米的木槓上,由八人抬著行進。 ”湖頭水車閣韻味獨特,充滿了生活情趣,是古鎮百花叢中一支風姿獨具的奇葩。

湖頭是首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泉州”之稱,是清代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的故鄉。
湖頭水車閣始於清光緒年間,由湖頭鎮美溪村李獺、李夏、李孝月、李分平等人製作而成,原先設計的不是水車閣,而是水磨閣。他們從石磨加工糧食轉動過程得到啟發,仿造了一台能轉動圓形磨盤式閣台,四個小演員分布東西南北而坐,進行演唱,由於磨盤橫向轉動,表演時間長了,小演員們受不了,經常頭暈、嘔吐,很不雅觀。後來,他們又從清溪河畔利用水利加工糧食的“車米店”的水車得到啟發,仿製成水車閣。
水車閣的結構是以楠木或樟木為基本骨架,中心軸長度約為60厘米,用肩擔製成兩個圓圈,直徑約2.20米,每圈用四根圓木棍交叉為井字形,穿入軸心,托住圈邊,兩圈距離約70厘米。兩圈之間的架上掛著兩條小鐵鏈,連著一塊小木板,作為小演員的座位。演員身上還要縛著彩帶,用鉤勾住,以保持穩定。扮演者一般為十歲以下的小孩,體重勻稱。再加上小鐵塊調節,儘量保持小車轉動的均衡。水車閣的中軸放在兩支長為5.3米的木槓上,由八人抬著行進。車架掛著具有民間特色的繡花圖案、彩帶、綢花等,架頂蓋著粉紅色緞質布篷,以遮擋風雨。四個小演員手提拍板、四寶、銅鈴、木魚,按樂曲節奏輕輕敲著。水車閣旁邊伴隨著南音八管演奏樂隊,邊演奏。前有涼傘、宮燈、八管前導,中間是花鼓陣、彩旗,水車閣最後壓陣。小演員一般扮演成陳三、五娘、益春和李姐。演唱《共君斷約》、《阿娘聽女間》等《陳三五娘》的散曲,自然受到百姓的喜愛。湖頭的百姓有句順口溜:“好魚是溪溫,好菜是赤根(菠菜),好曲是五娘和益春。”
水車閣是湖頭人民歷代相傳的民間傳統文藝種類,她的產生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以前每逢地方迎神賽會,水車閣便走村串街,正是:“風調雨順祝年豐。老少同樂一閣中。扶得家家人盡醉,更登社後影西東。”湖頭水車閣韻味獨特,充滿了生活情趣,是古鎮百花叢中一支風姿獨具的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