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絲

湖絲

湖絲,中國明清時期浙江湖州府出產的蠶絲。湖州自唐代起即為蠶絲的重要產區。明代,湖州蠶絲全國聞名,其中又以產於鄉村市鎮七里(輯里)村的蠶絲質量最佳,被稱為輯絲或者七里絲,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比一般絲價為貴。湖絲有頭蠶、二蠶,末蠶之分,質量以頭蠶為上。其細而白者,稱為合羅,專為皇帝織造御服所用;稍粗者,稱為串五;又粗者,稱為肥光。因為湖絲產量多質量好,故銷路甚廣,遠銷日本、南洋等地。每當蠶絲上市,四方富商大賈都雲集湖州購買湖絲。菱湖鎮是有名的湖絲貿易中心,鎮上臨水處有不少專門經營湖絲買賣的商店。每當四五月間,鄉人賣絲船隻沿溪而泊,貿易很盛

歷史

湖絲貿易

兩千多年前中國與西方就開始了絲綢貿易,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自明代海路貿易開通以後,陸上絲綢之路逐漸退位,鴉片戰爭後,湖州絲商抓住機遇,開創了近代中外貿易的先河,使湖絲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一直居於主要地位。

據史料記載,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國的絲織品開始傳到歐洲。歐洲人對輕盈柔軟、光彩奪目的絲織物,視若珍寶,爭相搶購。蒸汽機發明以後,歐洲紡織工業迅猛發展,對中國蠶絲的需求急劇增加,在他們眼裡,“輯里湖絲”是最好的原料,但是當時清政府對蠶絲的出口有著嚴厲的限制,乾隆帝曾明確批示,“輯里湖絲出口限量5000斤,必須現銀交易,不得以貨易貨,且春絲不得出口”。兩廣總督在奏本中提到西洋商人要用本國的商品交換湖絲,對此嘉慶皇帝生氣地批覆說:“西洋玻璃是土中提取的液體,鐘錶可有可無,而自鳴鐘更是糞土,斷不可用本國的珍貴特產互動這些廢物。”但是這樣嚴格的限制並沒有能夠阻斷蠶絲的海外貿易,南潯距上海只有一百多公里,搖船隻用兩天就能到,運費只占0.2%,售價也比廣州時期下降了35%,這樣質優價廉的“輯里湖絲”立刻成了中國當時對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湖絲在英國

湖絲湖絲

上海圖書館珍藏著一套徐氏家譜,上面記錄了輯里湖絲在

英國的無限風光。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了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綜合性博覽會,徐榮村把自己經營的12包“榮記湖絲”送去展覽,沒想到一舉奪得金質大獎,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不僅親自頒獎,還贈送“小飛人”(天使)畫像,開創了中國產品獲世界大獎之先河。輯里湖絲在英國獲獎之後,外商對湖絲更是趨之若鶩。為了直接和洋商打交道,這些南潯絲商竟然很快地學會了外語。潯商們通過努力,成了上海灘上的風雲人物,“輯里湖絲”的買賣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版於19世紀60年代的《上海新報》上,每天都有“輯里湖絲”的報價,絲的價格行情也像今天的股票一樣不斷變化,同時代的英國倫敦還開設了湖絲交易所。

湖絲盛況

在南潯今天還保留著“絲行埭”的地名,當年這裡是全國湖絲貿易的集散地。經營湖絲絲棧最多時達到50餘家,在這裡形成300米長的繁華熱鬧的絲市,絲行收購來的絲就在這裡裝上開往上海的運絲船,河埠上的青石板台階被重重的絲包劃出一道道深溝。

有一首《南潯絲市行》的詩歌記載了當時湖州絲綢海外貿易的盛況:“申江外國正通商,繁華富麗壓蘇杭,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先狂。”洋人對絲綢的瘋狂,引發了湖州絲市的瘋狂,這首詩對此也作了極生動的描寫:“市中人群不得行,千戶萬語聾人耳”、“一日貿易數萬金,市人誰不利薰心”、“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

在滿清至民國時,南潯湖絲鼎盛時期所產生的價值為6000-8000萬兩白銀,而同時期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卻只有7000萬兩白銀。當地有諺云:湖州一城不值南潯半鎮。

故鄉輯里村

國絲文化園建設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國絲文化園,坐落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輯里村。於2011年啟動建設,總計畫面積2500畝,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園區以傳承弘揚“輯里湖絲”文化為宗旨,以發展開拓蠶桑絲綢綜合產業為特色。同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湖州市農科院及眾多蠶桑絲綢界的專家建立密切關係。是首批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建“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示範基地”之一,在2013年與浙大一起研發了桑葉茶後,又開發了桑芽菜,桑葉菜,桑葚冰酒等項目。旨在打造一個有輝煌絲綢文化故事傳承的,綠色、生態、科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新型蠶桑農業,探索品牌化農業之路。

輯里湖絲文化研究會成立

輯里湖絲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12年1月5日,由南潯鎮宣傳文化中心、輯里村村委、南潯國絲文化園發展有限公司發起,各界喜愛絲綢文化的專家,學者自發成立。主要挖掘湖絲文化的歷史資源,通過傳承和發展輯里湖絲文化,進一步推動湖絲文化研究和創新,促進南潯文化繁榮發展。輯里湖絲文化研究會基地位於輯里湖絲髮源地——輯里村國絲文化園內,會員數70多人。

輯里湖絲創刊號面世

2013年9月《輯里湖絲》雜誌創刊面世。

輯里湖絲創刊號由設在輯里村的輯里湖絲文化研究會主辦,創刊號為全文彩印,共84頁,16開,分“絲綢文化”、“魅力南潯”、“國絲之都”、“輯里風韻”、“小鎮記憶”、“絲綢之府”、“絲享生活”和“人物”等欄目,品味高雅、文風樸實,圖文並茂。輯里村是馳名中外的“輯里湖絲”的故鄉,也是歷史文化名村。成立於2011年的輯里湖絲研究會以“挖掘、保護、傳承、弘揚”輯里湖絲為宗旨,輯里湖絲文化研究會位於輯里村國絲文化園。此次《輯里湖絲》雜誌的創刊,是該會繼2012年舉辦首屆“輯里湖絲文化節”後,在文化傳播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將對宣傳研究南潯絲綢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輯里湖絲二期雜誌也在2014年5月正式發布。

地位

絲綢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貢獻,絲毫不亞於 陶瓷,古希臘人甚至稱中國為“絲國”。湖州完全有資格與景德鎮並駕齊驅:湖州是世界絲綢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在錢山漾發掘出土的距今有4700年的絲織物,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絲織物;漢代時,湖州絲綢開始成為貢品;到明清時,又以“湖絲甲天下”、“湖絲衣天下”蜚聲中外。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絲織業所用的蠶絲,都依賴於湖絲。可以說,沒有湖絲,就沒有大規模、大範圍的絲織業。法國里昂絲綢博物館裡,今天還陳列著湖州絲綢珍品。這些史實,都是當代人不應該忘記而恰恰被忘記了的。

今天的湖州,仍然是國際有名的“絲綢之府”,絲綢產量占全國的1/10,成為全國桑蠶絲生產的重要基地。其絲綢繼承和光大了歷史上細、圓、勻、堅、白、淨、柔、韌的特色,為國際商賈所青睞,被譽為“東方藝術之花”。在國際領先的雄蠶飼養、制種繁育、規模推廣技術上,湖州蠶業連奪了三項冠軍。絲綢歷五千年而不衰,這是湖州人創造的產業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