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坑鎮

湖坑鎮

湖坑鎮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東南部,金豐溪上游,東與南靖縣書洋相連,東南與平和縣蘆溪接壤,西鄰該縣大溪,北毗古竹、高頭。鎮政府駐地湖坑村,距縣城38公里。面積96.1平方公里。全鎮16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1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57戶,22908人。該鎮民俗文化豐富,基礎設施完善,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也較豐富。鎮內的經濟發展較快,2000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97億元。

基本信息

位於永定東南部,金豐溪上游,東與南靖縣書洋相連,東南與平和縣蘆溪接壤,西鄰本縣大溪,北毗古竹、高頭。鎮政府駐地湖坑村,距縣城38公里。面積96.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3萬畝,耕地面積23439畝。全鎮16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1

湖坑鎮湖坑鎮
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057戶,22908人。屬漢族,講客家方言。是著名的土樓旅遊區、僑台區、邊區、老區。1999年被省定為“歷史文化名鎮”。

地理區域

湖坑鎮湖坑鎮
明、清時屬金豐里,民國時稱湖山聯保,設中金區、第四區。並區後稱南豐鄉,屬第三區,後稱豐泰鄉、中金鄉。建國後稱南溪區、上金區、第三區,1957年後稱湖坑鄉、湖坑人民公社,1984年復稱湖坑鄉,1993年撤鄉建鎮。
1988~2000年,全面實施“農業穩鎮、科教興鎮、旅遊富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方針,2000年實現社會總產值1.97億元,比1988年1173萬元增長15.8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72萬元,比1988年512.64萬元增長17.1倍;工業總產值3896萬元,比1988年130.8萬元增長28.8倍;財政收入379.79萬元,平均每年遞增73.8%;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比1988年342元增長8.2倍。
1988~2000年,全鎮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00多萬元,維修水利工程20多處,累計完成土石方60多萬立方米,建設標準渠道30多公里。2000年,糧食播種面積36025畝,糧食總產量12799噸,比1988年的6891噸增長87.3%;烤菸種植面積6600畝,收購量達515噸,居全縣前列;種植反季節蔬菜200多畝,產量700多噸,畝產值達200~300元;13年來,共造林2.5萬畝,完成封山育林面積48600畝,新植果園面積1200畝,改造果園3000多畝,全鎮果園面積累計達1.3萬畝。2000年末,水果總產達4937噸,比1988年增加234倍;存欄耕牛1249頭,生豬1.82萬頭,兔3.25萬隻;出欄生豬34420頭,畜禽肉類總產2899噸,比1988年的715噸增長3.1倍;漁業養殖面積330畝,產量186噸,比1988年增長5.6倍。1997年,全鎮實現小康,被地委行署授予“小康鄉鎮”。1998年被省委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領導小組授予“光榮脫貧鄉(鎮)”稱號。
2000年,全鎮有鄉鎮企業(含個體)797家,從業人員1953人,實現企業總產值(現價)1.02億元,比1988年增長146%。2000年,新上3家塑膠製品加工廠,引進境外資金200萬元。

教育建設

該鎮有湖坑、僑南2所中學,在校學生1131人;國小12所,在校學生1759人。1988~2000年,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上投入經費60多萬元,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110期,參加農函大學習585人。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素質教育,投入教育經費500多萬元,興建湖坑中學、僑南中學、希望國小、吳屋國小等校教學樓、辦公樓和配套設施。1988~2000年,全鎮考取大中專學校的有1350多人。2000年順利通過省“兩基”檢查評估驗收。有線電視基本實現村村通。湖坑中心衛生院有醫務人員43人,病床40張,醫療設備和醫術不斷完善和提高,多次獲得省、地、縣“文明衛生院”、“文明單位”稱號。1995年,該鎮獲得省、地“衛生工作先進鄉鎮”榮譽。該鎮建立並完善了文化站、廣播站、宣教中心、土樓讀書社、南江村讀書社等文化娛樂設施。在“百村千樓新風競賽”活動中,全鎮25座樓受表彰,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1988年以來,先後投入400多萬元鋪設湖坑至南溪、湖坑至洪坑柏油路面和湖坑至高頭過境公路,打通山下至文豐、書洋的斷頭公路。1999年完成岐嶺至洪坑公路改造,成為永定通往閩南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集資1000多萬元興建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沿河水面市場,新增店面160多間,使湖坑市場面積擴大2倍多,逐步形成內水面市場以副食品批發為主,外水面市場以家電、五金、摩托批發和零售為主的商貿小區,從業人員1000餘人,年交易額達3000萬元以上。開通南溪、奧杳、洪坑移動通訊基站。建立民俗文化村停車場、兩個土樓觀景台,整治土樓環境,使湖坑的交通、通訊、市場流通等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觀。

家園建設

湖坑被譽為“土樓之鄉”。洪坑村是聞名世界的土樓民俗文化村。境內有振成樓、振福樓、環極樓、衍香樓、奎聚樓、福裕樓等350座形態各異的單體土樓和古樸雄渾的洪坑土樓群、南溪土樓群。該鎮1999年5月被省定為歷史文化名鎮。旅遊業成為湖坑的支柱產業。1988年以來,先後成功舉辦1995年中國福建土樓文化觀光節、第十六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衍香樓120周年樓慶活動。協助拍攝10多部有關土樓的影視作品,使湖坑走向世界,同時也為湖坑發展創造機遇。積極組建“土樓風味小吃一條街”和“土樓購物一條街”,抓旅遊帶動商貿、服務、信息等行業發展。2000年,全鎮從事旅遊的相關產業發展至200多家,從業人數2500多人,湧現出一批靠土樓致富的個體戶,年遊客量達15萬人次,旅遊收入500餘萬元。
革命勝地有張鼎丞、劉永生、魏金水、朱曼平、伍洪祥等老一輩革命家當年率領游擊隊戰鬥過的李子崬、仙洞、關山和老吳子。素有“小延安”之稱的老吳子岐扇山曾經設過中共閩粵邊區工委機關、閩西特委機關、永和埔靖縣委和金豐區委機關。新南的秀峰山、南中的岩下山、奧杳的金蓮山、湖坑的豐盛庵和實佳的雙水廟、宮背的馬額宮等是湖坑鎮佛道兩家的勝地名山。仙人擋石、金龜伏印、坪頂牧笛、石窟雞聲、五峰煙霧、合溪水色、虎豹漏涎、馬額青草等是湖坑的自然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