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12年,前身為黃梅縣立初級中學。1956年列為湖北省108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被定為黃岡市重點中學,2004年被命名為“湖北省示範中學”。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以搬遷新校園為標誌,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1999年初,根據學校教學設施相對落後的現狀,為滿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足全縣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黃梅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決定舉全縣之力,遷建黃梅一中。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2002年金秋時節,新校園勝利竣工並投入使用。
學校設施齊備,功能齊全。校園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規劃,總投資1.25億元,占地面積210畝。擁有教學樓(3棟)、圖書館、實驗樓、科技樓、後勤服務大樓、學生公寓樓(4棟)、辦公樓等專用校舍,教學區有普通教室(83個)、理化生實驗室(15個)、閱覽室(2個400座)、電子閱覽室(1個180座)、音樂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9個)、語音教室(2個)、計算機教室(2個)、美術教室(3個)、勞技室(2個)、生物標本室、陶藝室、天文台;擁有校園網和教師計算機辦公系統,實現了計算機網、雙向電視教育網、廣播網“三網合一”,在數位化校園建設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運動區建有400米塑膠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場、籃球場(10個)、羽毛球場(10個)、排球場(2個)、桌球台(22張),體育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3196座)1座。

地理位置

新校園坐落於黃梅鎮城區黃梅大道以北。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規劃,總投資8000萬元,占地面積180畝,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

師資

新校園布局科學合理,以7000平方米中心廣場為中心,東為開闊寬敞的教學區,建有教學樓3棟(教室81間
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湖北省黃梅縣第一中學
),圖書館一座,科技樓、實驗樓各1棟。西北為嚴謹舒適的生活區,建有學生宿舍樓4棟,後勤服務大樓、單身教師宿舍樓各1棟。西南分別為辦公區、運動區。辦公區安靜簡捷,建有辦公樓1棟;運動區整飭寬鬆,建有400米田徑運動場(內設塑膠跑道和人工足球草坪),籃球場10個,排球場2個,桌球台22張。各區域功能明確,既相互獨立又和諧統一。

先進設備

新校園設施完備先進。建有校園網和計算機辦公系統,校園網中各類音、視頻通過流媒體技術進行數字化傳輸,實現了計算機網、雙向電視教學網、廣播網“三網合一”,每間教室裝備有計算機點播系統,每位教師配備有計算機,使所有教室、教師辦公室都置身於網路環境之中。圖書館有閱覽室2個(共400座),電子閱覽室1個(180座),藏書10萬餘冊,訂閱報刊400餘種,有音樂教室2個、鋼琴4架。科技樓擁有天文台、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教室(2個)、計算機教室(2個)、勞技室、美術教室、生物標本室等教學設施。實驗樓有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共15個,實驗儀器、體藝教學器材配備齊全,達到國家一類標準。後勤服務大樓裝備1500套就餐桌椅,採用電子售飯系統服務師生。整個校園全部採用地下管網供水供電。

環境優美

新校園環境優美宜人。主體雕塑、浮雕、噴泉構成的中心景點構思新穎,寓意深遠。校園綠化按五園布局,求知園、求索園、求是園內綠草如茵,濃陰如蓋;素質園建有生物園、地理園等教學實驗基地,是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理想園地。濯纓園內亭台樓榭,小橋流水;快樂園裡茂林修竹,鳥語花香,是師生課餘休憩的最佳去處。此外,數十條綠化帶分布校園之間,松柏蒼翠,棕櫚修頎,香樟吐翠,桂子流香……整個校園充滿著詩情畫意,洋溢著濃厚的學府氛圍。
黃梅一中新校園,凝聚了各方才俊的智慧,浸潤了全縣人民的心血,寄託了社會各界“科教興縣”的希望。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優越的物質條件。

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近年來,學校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不斷創新辦學思想,逐步確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特色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改革強校”的辦學思路,在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的指引下,學校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走內涵發展之路,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辦學特色日趨鮮明
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自主性、實踐性,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思想品質基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自我感悟、自我教育,政治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近年來,學校無一例刑事犯罪案件發生,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100%,有54名學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校被授予“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校團委被省、市、縣團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改革

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知識和能力基礎。教育部於2001年制訂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推進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學校以教師培訓為切入點,以課程實施為核心,以最佳化教學過程為重點,堅持“五個突出”:確立教學目標,突出綜合性;組織教學內容,突出系統性;注重教學方法,突出多樣性;最佳化教學手段,突出先進性;加強學科聯繫,突出協同性。課堂教學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新課程在各個層面和環節得到有效落實。
2000年秋季,學校制定並實施了《黃梅一中課程改革方案》,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的同時,開設了學校選修課、電視新聞課、閱覽課、活動課、地方課,構建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相結合的新課程體系。推進了校本課程改革。在以學校選修課為代表的校本課程開設上,學生選擇課程體現自主性,課程內容強調綜合性,教師講授課程注重靈活性,教學評價突出多樣性。對發展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學校每年春季舉辦文化藝術節,開展卡拉OK比賽、合唱比賽、演講比賽、綜藝匯演等活動,營造了高品位、有特色、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了學生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每年秋季舉辦田徑運動會,增強了學生體質,提高了學生身體運動智慧型。
通過近年的改革、探索和實踐,學校逐步形成了兩大鮮明的辦學特色:即建立了以學校選修課為代表的開放性課程體系;實現了學生多種能力培養和可持續發展的統一。
近年來,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99年春設高中教學班36個,到今年秋季,已開設80個教學班,相當於重新辦了一所黃梅一中。雖然學校規模不斷擴大,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仍不斷攀升,實現了規模、效益、質量的協調發展。聯考成績在高起點上不斷跨越。1996—2003年連續八年奪得黃岡市教育教學質量最高獎“創新獎”、“特別優秀獎”,2004年聯考又取得了過重點線572人、本科線1640人、省線1803人的喜人成績。1999年以來,學校為高校輸送了合格新生近7000人,有18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學科競賽捷報頻傳,學生獲國家級獎256人次,省級獎193人次。以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為例,2001、2002年,分別有68人次、79人次獲國家獎,連續兩年成為“湖北省獲國家獎人數最多的學校”。

發展

學校的改革和發展,無不傾注著廣大教職工的心血和智慧,教職工隊伍也在無私奉獻中不斷發展壯大。1999年,學校有在職教職工242人,到今年秋季已發展至342人。學校關注教職工隊伍的終身發展,確立了“強學習,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師‘會教’;創氛圍,營造良好執教環境,使教師‘樂教’;激活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師‘勤教’”的隊伍建設思路,努力從制度、精神、物質上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職工隊伍中,黨員111人,省市縣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8人;中學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99人,一級教師126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黃岡市十佳校長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湖北省優秀教師9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7人,市級骨幹教師27人。教師科研能力和業務素質大幅度提高。近年來,有150人次主編、參與編寫了教研教學專著,在優質課競賽、優秀論文評比中,9人次獲國家獎,23人次獲省一等獎,50人次獲市一等獎。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已逐步形成。
目前,學校正以觀念轉變為先導,師德建設為核心,業務素質提高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教育改革為動力,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生產力,努力推進“五個一流”(設施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質量一流)建設,為把黃梅一中建設成為一所示範性優質高中而努力奮鬥。
展望未來,黃梅一中人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求真務實、團結拼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繼往開來、再鑄輝煌,滿懷信心地朝全省一流、全國千強的示範學校邁進!黃梅一中在2011年聯考中取得驕人成績,過一本線769人,過二本線1642人,600分以上人數和過重點大學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遙遙領先於黃岡市各縣市重點中學,名列湖北省重點中學前茅。

學校歷史

起止時間 學校名稱 校址
1912—1915 黃梅縣初級中學 城關鎮考棚
1915—1917 八角亭學堂 城關鎮八角亭
1918—1923 八角亭中學 城關鎮八角亭
1932—1934/5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城關鎮孔聖廟
1934/5—940/2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城關鎮八角亭
1940/2—1941/春 湖北省聯合中學鄂東分校黃梅分部 停前金家寨
1941/春—1942/秋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五祖寺
1942/秋—1943/春 湖北省聯合中學鄂東分校黃梅分部 停前界嶺大發灣
1943/春—1945/春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停前南北山
1945/春—1946/春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停前李家廟
1946/春—1947/12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47/12—1949/5 黃梅縣立初級中學 孔壠張河天主堂
1949/8—1956/8 黃梅縣初級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56/8—1967/4 黃梅縣第一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67/4—1968/4 紅衛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68/3—1970/2 黃梅縣第一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70/2—1971/2 黃梅縣城關鎮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71/2—1972/8 黃梅縣中學 城關鎮東街
1972/8—2002/8 黃梅縣第一中學  城關鎮東街
2002/9— 黃梅縣第一中學 黃梅大道118號

黃梅一中校歌

大別山麓
揚子江濱
這裡活躍著未來的精英興邦治國
誠意修身
中華騰飛是我們的重任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
壯志凌雲晨光溢彩
日月流銀
金鐘伴送著琅琅書聲勤學奮進
務實創新
科學的大道上奮勇攀登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
壯志凌雲
扶搖萬里
破霧穿雲
這裡飛出無數的雄鷹
天南海北
西域東瀛
處處都有那矯健的身影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壯志凌雲

我們是黃梅一中的主人
我們青春似火壯志凌雲

知名校友

周強
周強同志是我校1976屆高二(1)班的同學。1976年他高中畢業下放到獨山周邊知青點,1978年聯考,被西南政法學院錄取。現任中共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余龍江
1966年生,湖北黃梅人。1984年畢業於黃梅一中高三(3)班,並考取華中工學院生物工程系。現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資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全國高校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教指委委員,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生物技術國家特色專業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省突出貢獻專家及首屆新世紀高層次人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2009年第十二屆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大會組委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973子課題、國家八五及九五攻關項目、“十五”863專項及“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和863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創藥創製專項、國際合作計畫、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企業特派員行動計畫項目,教育部人才基金和博士點基金,以及一系列企業科技攻關及成果轉化項目。近年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EI收錄50餘篇,出版著作(含教材)8部,其中,國家精品教材1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獲省部級自然科學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一等獎1項);申請專利30餘項,獲專利授權10餘項。
胡國華
胡國華1964年出生於我苦竹鄉大古中垸村,1981年在黃梅一中高二(1)班畢業,同年考取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系。1987、1990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特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1992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96年獲法國路易巴斯德大學高分子工程科學博導學位,1998年被聘為洛林國家理工學院教授,目前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直屬化學工程實驗室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工作。1996年獲法國研究中心銅質彰章,2001年獲國際高分子加工成型學會成就獎(該獎是該領域在世界範圍內的最重要獎項,每年一名),2004年獲法蘭西大學研究院院士稱號。2009年10月1日受中共中央組織部人才局請邀請參加國慶60周年觀禮,受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接見。
吳淦國
吳淦國1964年畢業於黃梅一中高三(二)班,考取武漢地質學院。1969年7月參加工作,197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構造地質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
劉勝
劉勝同志是我校1979屆高二(1)班的同學,1979年參加聯考被南京航空學院錄取;現任美國韋恩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微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吳煒煜
吳煒煜1965年高中畢業於黃梅一中,考取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數學和套用技術開發。結合工程CAD系統、專家系統、信息管理和多媒體技術研究課題,先後在國內外學術雜誌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出版了《多媒體技術開發指南》、《工程數據管理系統》等多部著作和商業軟體。在清華大學工作之外,還擔任北京圖象圖形學會和全國新產品開發委員會理事。
石亞華
石亞華女,生於1941年12月,湖北黃梅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原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一九五七年國中畢業於黃梅一中,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長期從事石油煉製領域的加氫技術的開發和工業推廣套用與套用基礎研究工作,先後以課題負責人或技術主管的身份參加了多個重大的國家攻關項目,至2008年,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近200套工業裝置上獲得了套用,曾2次作為專家和技術負責人圓滿完成在國外煉油工業裝置上套用的技術服務工作。迄今與其他同志一起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獲中國專利局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頒發的中國專利創造發明金獎2項,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至2010年底,申請專利170件,批准授權專利151件,申請國外專利48件,授權專利20件。至2011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4篇,1部專著的主編,2部專著的撰稿人之一。培養碩士生9名,博士生4名。1992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還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巾幗建功”標兵稱號;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005年獲科技部頒發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張之翔
張之翔,男,湖北省黃梅縣人,1928年2月2日生於王埠鄉司月村的中農家,父親張德明,母親廖玉瑛,都是農民。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1938年夏,日本侵略軍攻占九江,家鄉淪陷,便輟學在家,隨父親學習種田五年。1943年春,在堂叔張德福〈也是中農〉的部分資助下,復入私塾讀書。1943年秋,取名為張國英,以同等學力考入黃梅縣立初級中學。1945年秋,考入江西景德鎮天翼中學,1946年春轉入九江中學。1946年秋改名為張之翔,考入九江同文中學。1947年秋到武漢,入臨時中學;1948年春,考入武昌育傑中學。1948年秋,考入武漢大學礦冶系。1950年秋,考入清華大學;1952年秋院系調整,隨清華大學物理系調入北京大學。
1953年夏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前六年教電學實驗課和光學實驗課,以後講授普通物理課和理論物理課;在北大教書近四十年,於1992年底退休。1988年獲北大優秀教師獎。1980一1988年任中美聯合招收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試〈CUSPEA)普物閱卷組組長。1984——1989年任全國高校理科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1988—1990年任Aian-PacicPhysicNews編輯。1986—2004年任中國物理學會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組成員;2004年起任中國物理學會教育委員會物理教育研究協會成員。1994年起任《國家物理學試題庫系統》科研課題領導機構成員兼學科專家組成員。1986年訪問過日本。1991—1992年應邀訪問過德國十所大學。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七十多篇論文。1978年發表的《塞曼效應的偏振問題》一文,經雲南師範大學和雲南天文台用實驗驗證是正確的;1980年發表的《晶體轉動時非常光的軌跡》一文,解決了晶體內非常光線的進行方向問題,被以後的研究者們引用,並被收入《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第二集;1981年發表的《感覺器官與物理環境》一文,被收入《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科技論文)卷》;1983年發表的《人類移居異星球問題》一文,被收入《中國改革二十年》;2002年發表的《對滑動摩擦力做功問題的分析》一文,被收入《中國科技發展精典文庫)(第三輯)、《當代專家論文精選》(第二卷)和《中國改革與發展理論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