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鎮概況】①
鎮名:湖北口回族鄉。②區位:地處鄂西北邊陲,秦巴腹地,西、南、北三面分別與陝西省的鎮安、旬陽和山陽三縣接壤,東距縣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③人口:約2.4萬人,其中回族918戶4520人,占總人口的18.1%。④特產:馬頭山羊、核桃、油桐、柿子、芝麻、綠豆、紅小豆、香椿、荃菜、野小蒜。
鄉情簡介:湖北口回族鄉是1986年4月3日正式成立的十堰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民族特色濃厚,回漢雜居,是重要的省際邊貿鄉鎮,198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劃為革命老蘇區。2002年,湖北口桃園溝村女教師胡安梅,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該鄉地處鄂西北邊陲,踞於湖北大梁之巔,三面環陝,一面歸鄂,地扼秦楚要衝,東距本縣縣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全鄉版圖面積為251.62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13個村民小組,6710戶,23824人,其中回族918戶,4456人,占總人口的18.7%。境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勢西高東低,落差較大,最高海撥1799米,最低海拔540米,平均海拔921米。全年平均氣溫10.8℃,無霜期160天,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的高寒鄉鎮。該鄉供電、交通、通訊、服務等基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境內的馬頭山羊獨具特色,它以其肉質鮮,皮質優良而聲名遠播,被載入湖北省志。區域內盛產核桃、油桐、柿子、二花、芝麻、綠豆、紅小豆、香椿、荃菜、野小蒜等綠色、野生農經作物,市場看好,前景廣闊。已探明的礦產有10多種,開採價值較高。自然景觀鍾靈毓秀,人文景觀獨具神韻。其中,湖北關、紅岩清真寺、三十六岩觀音寺、三棵樹、坎子山萬畝石林等極具旅遊景區開發價值。人力資源豐富,年勞務輸出達7000餘人。由於各級政府在政策、人事、財力、物力上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重點傾斜,該鄉的山場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邊際口子鎮優勢得到了有效發揮,有力拉動了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2005年,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突破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4元,財政收入達到96萬元,分別是建鄉之初的13.6倍10倍5.1倍。農民存款餘額達到2000萬元。年實現務工收入近5000多萬元,部分農民務工積累資金超過千萬元。
【重要景點
清道光年間,鄖西知縣“據險築關”,名曰“湖北關”。湖北關又稱“湖北口”,位於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湖北口村與陝西省鎮安縣茅坪回族鎮交界處,三面環陝,一面歸鄂,是通往古都西安和西部地區的要道。“湖北關”北倚天堂山峰南麓,南接鳳凰山埡,古城牆綿延數公里,殘壁斷垣依稀可見。關正中為拱形門洞,上有等距城垛,面西而立,雄偉壯觀,幾經風雨,幾損幾修,2002年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湖北關”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民族英雄岳飛、農民領袖李自成、“白蓮教”義軍首領王聰兒都曾在湖北關下屯兵作戰。
特殊的邊關地理位置,為邊貿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每逢“二、五、八”趕集之日,方圓幾百里的客商雲集於此,擺攤設點,參與交易,極大地活躍和促進了邊貿經濟發展。
相關資料
湖北口回族鄉成立於1986年4月3日,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機構。建鄉20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著民族鄉的發展。省市領導錢運錄、王生鐵、韓南鵬、朱純宣、李憲生、趙斌等領導先後蒞臨視察指導,為民族鄉的發展指引了方向,也為這裡的建設增添了動力。鄖西縣委書記盧富昌,縣長馮安龍也多次深入至此指導民族經濟發展。為了建設湖北口,發展湖北口,鄖西縣全面落實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在政策、人事、財力、物力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重點傾斜。湖北口人民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緊緊抓住民族鄉建設和蘇區扶貧開發機遇,克難戰困,艱苦創業,使全鄉的山場資源、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邊際口子鎮優勢得到了有效發揮,有力拉動了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湖北口馬頭山羊獨具特色,它以其肉質鮮,皮質優良而聲名遠播,被載入湖北省志。這幾年,湖北口大力開發地方特色畜牧資源,使畜牧產業從分散走向了規模化。他們啟動的千人千戶種草養羊工程,已使全鄉發展馬頭山羊27000餘只,加上牲豬和黃牛,年收入達到500萬元。湖北口核桃、油桐、柿子、二花等作物在全省小有名氣;芝麻、綠豆、紅小豆等享譽省內外。通過開發已形成了核桃、柿子為骨幹的特色林果基地15000多畝;香椿、權菜、野小蒜等綠色野生菜也打入國內市場。湖北口已探明的礦產有10多種,地質儲量千萬噸以上,其價值不可估量,其中有5種礦產開採價值較高,金、重金石、花崗石、生物大理石等得到開發利用。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鍾靈毓秀,人文景觀獨具神韻,如:湖北關、三十六岩觀音寺、黃龍洞等極具開發價值。為開發人力,拉長打工產業鏈條,湖北口加大對農民工的服務、培訓、維權力度。率先在民工集聚的陝西靈寶建立了流動黨員支部和流動工會組織。全鄉每年輸出農民工7000餘人,年創收近4000多萬元,個別農民打工積累資金超過千萬元。2005年,湖北口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突破90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4元,財政收入達到96萬元,分別是建鄉之初的13.6倍10倍5.1倍。農民存款餘額達到3430萬元。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全鄉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20年來,湖北口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農村人口集鎮化步伐加快。集鎮人口達到3500餘人。賓館、超市、加油站等社區服務機構一應俱全,使集鎮人的生活走向城市化。中心福利院、衛生院、派出所、郵電支局、林業站辦公樓,2.68公里硬化的集鎮街道,占地7200平方米的邊貿市場,6000米集鎮防洪堤等一批重點口子鎮建設工程相繼竣工,使集鎮功能日益提高,邊貿經濟日益繁榮。桎梏湖北口發展瓶頸的道路問題得到重大改觀。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民族政策和建設資金,新建了二龍路、太東路、太紅路、虎新路、西桃路,上湖路柏油化全面完工,北通西安,東達武漢,公路通村率也從零發展到現在的100%,為湖北口打造了通向富裕的金光大道。全鄉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供電入戶率達到100%。廣播電視光纜光纖的架設,讓黨和政府的聲音響徹湖北邊關,數十套精彩清晰的有線電視節目進村入戶。有線電話、移動手機、網際網路也進入回民家中,今天的湖北口已闊步走上資訊時代的高速公路。
2002年,湖北口桃園溝村教師胡安梅,憑著滿腔無私奉獻的熱血,憑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她是人民的代表,她更是湖北口人精神的代表。湖北口的黨員幹部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團結和帶領回漢兒女走進了新世紀發展的康莊大道。湖北口的回漢人民,正是憑著這種精神緊緊團結在一起,生生不息,發展壯大。
20年的湖北口是一部戰天鬥地,可歌可泣的抗爭史,是一部氣貫長虹、彪炳千秋的發展史。現在,全鄉回漢民眾正以飽滿的熱情,攜手並進,共同譜寫民族繁榮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