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衙門

渾水衙門

渾水衙門,指原本被稱為“清水衙門”的一些部門,因為個別人的貪腐而流渾水的現象。“清水衙門”變“渾水衙門”,昭示世間沒有絕對的“清水衙門”,只要監督有所鬆懈,“清水衙門”轉眼之間就可能成為“渾水衙門”。因此加強制度建設,讓官員的權力真正進制度的“籠子裡”,才可能讓所有的衙門成為真正的“清水衙門”。

現象

渾水衙門渾水衙門
渾水衙門,是“清水衙門”的反義詞,所謂“清水衙門”,是指沒有油水可撈的部門,這樣的部門要么是清正廉潔的部門,要么是缺少審批權和財權的部門。過去,這種部門的官員在官場上似乎“低人一等”,很多人也不願意到這種部門工作。比如扶貧辦、農技推廣站、民政局、糧食局等,都是大眾公認的“清水衙門”。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隨著反腐倡廉的深入開展,被大眾認為是“清水衙門”的扶貧辦、農技推廣站、民政局、糧食局等都出現了腐敗,“清水衙門”也變成了“渾水部門”,曾經的“廉潔官員”也變成了腐敗官員。這就警示各級黨委,官員貪腐和職位高低、和所處的部門沒有必然聯繫,只和權力的監督到位不到位有關係,只要是監督不到位,“清水衙門”同樣有可能成為“渾水衙門”。

出現原因

渾水衙門渾水衙門
“清水衙門”變“渾水衙門”,原因是多方面的。

1、隨著最近幾年國家對民生領域投入越來越大,這些部門既有錢又有權,所以容易滋生腐敗。

2、我們長期以來重視監督實權部門,某種程度上輕視或者忽視了“清水衙門”,這就給了這些部門的官員貪腐的機會。

3、可能還與人們對權力缺乏充分認識有關。事實上,任何一個部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權力,不管權力大小,只要監督不到位都有可能“出軌”。

應對措施

渾水衙門渾水衙門
要防止“清水衙門”成為“渾水衙門”,就必須對症下藥,多方發力。

首先是民生資金的投入要陽光化,國家下撥的每一分錢,使用到什麼地方,都應該有落到實處的制度監督,防止發生跑冒滴漏的情況,避免民生資金成為貪官污吏的“唐僧肉”;

其次就是要加強對官員權力的監督。各級黨委的監督應該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這既包括“肥水衙門”,也包括“清水衙門”,只有監督到位,讓官員權力進“籠”,官員才不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

再則是更新觀念,對“清水衙門”的幹部,也要加強幫助教育,對他們的錯誤思想、錯誤問題,也應該實行抓早抓校。[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