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渾水衙門](/img/d/43e/nBnauM3X3QTM1IDM5gjNxQjN2QTMwIjMyMDNwADMwAzMxAzL4Y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隨著反腐倡廉的深入開展,被大眾認為是“清水衙門”的扶貧辦、農技推廣站、民政局、糧食局等都出現了腐敗,“清水衙門”也變成了“渾水部門”,曾經的“廉潔官員”也變成了腐敗官員。這就警示各級黨委,官員貪腐和職位高低、和所處的部門沒有必然聯繫,只和權力的監督到位不到位有關係,只要是監督不到位,“清水衙門”同樣有可能成為“渾水衙門”。
出現原因
![渾水衙門](/img/9/73a/nBnauM3X3UDO1YjNwkjNxQjN2QTMwIjMyMDNwADMwAzMxAzL5Y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隨著最近幾年國家對民生領域投入越來越大,這些部門既有錢又有權,所以容易滋生腐敗。
2、我們長期以來重視監督實權部門,某種程度上輕視或者忽視了“清水衙門”,這就給了這些部門的官員貪腐的機會。
3、可能還與人們對權力缺乏充分認識有關。事實上,任何一個部門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權力,不管權力大小,只要監督不到位都有可能“出軌”。
應對措施
![渾水衙門](/img/1/a0c/nBnauM3X2MTM3kDNykjNxQjN2QTMwIjMyMDNwADMwAzMxAzL5Y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首先是民生資金的投入要陽光化,國家下撥的每一分錢,使用到什麼地方,都應該有落到實處的制度監督,防止發生跑冒滴漏的情況,避免民生資金成為貪官污吏的“唐僧肉”;
其次就是要加強對官員權力的監督。各級黨委的監督應該是全方位、無死角的,這既包括“肥水衙門”,也包括“清水衙門”,只有監督到位,讓官員權力進“籠”,官員才不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
再則是更新觀念,對“清水衙門”的幹部,也要加強幫助教育,對他們的錯誤思想、錯誤問題,也應該實行抓早抓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