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潭山

《游龍潭山》是詩人林伯渠先生於1908年,遊覽吉林省龍潭山有感而賦的詩作。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游龍潭山  

1908年偕友游吉林龍潭山①。山為長白之尾,山頂有湖曰龍潭,風景絕佳。

【其一】龍潭鐵鎖久銷沉②,山鬼無情擾夕陰③。眼見群芳消歇盡④,何人重有惜花心⑤。

【其二】攬勝絕頂南天門⑥,腳踏行雲萬馬奔⑦。無限興亡無限感⑧,兀揩倦眼對乾坤⑨。

注釋譯文

①龍潭山:在吉林省永吉縣東北,松花江東岸,又叫尼什哈山。山勢雄偉,山巔有湖名龍潭,龍潭山即以此得名。

②龍潭鐵鎖久銷沉:當地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用鐵鏈將一條興風作浪的孽龍鎖在潭中,因而龍潭又稱水牢,以後鐵鏈崩斷,孽龍逃脫而去。銷沉:消磨沉沒。 ③山鬼:山精,即古代傳說中的獨腳檉獸夔。自居易《送客之湖南》:“山鬼舞跳唯一足,峽猿哀怨過三聲。”

④群芳消歇:百花凋落。喻進步勢力受到打擊摧殘。

⑤惜花心:愛護花的心思。

⑥攬勝:探勝,訪尋美好的景色。南天門,在龍潭山的南端山頂,為龍潭山最高峰,視野開闊,向西可望吉林市全城。

⑦腳踏行雲萬馬奔:登臨絕頂,可見腳下雲層飛快移動,有如萬馬奔騰。

⑧興亡:歷史的滄桑變化,興盛與衰亡。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⑨兀揩倦眼:兀,猶、還。揩倦眼:揉擦疲倦的眼睛。此處有擦亮眼睛,振奮精神之意。

創作背景

1907年秋,林伯渠在歷經數千里跋涉後來到東北吉林,經巡撫朱家寶舉薦介紹,他被吉林提學使吳魯委派為省勸學總所兼宣講所會辦。林伯渠利用合法身份,一邊依照同盟會總部的指示,宣傳革命,聯繫會黨同志;一邊熱心投入當地的教育改革實踐,培養新生人才。這一時期東北歷史上發牛了兩個重要事件,一是同盟會的宋教仁等人策劃的東北邊疆革命起義因叛徒告密而流產,一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吞併朝鮮後,炮製了所謂“間島問題”,加緊了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活動。該詩就是在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鑑賞

第一首從有關龍潭的歷史傳說入手,抒寫了作者對祖國面臨的內憂外患的感慨之情。遠古治水英雄大禹以其偉力將興風作浪為害人問的孽龍鎮鎖於龍潭之中,後人不解居安思危,疏於防犯,終使鎮妖鐵鎖沉沒銷毀,孽龍逃脫,重又貽禍世上。這裡既有對清王朝腐敗無能,積貧積弱,致使邊防失固、大好河山淪入外敵之手的揭露批判,也有對侵略成性的沙俄、日本帝國主義鼠竊狗盜,蠶食中國神聖領土的憤怒譴責。第二句出現的山鬼,即古代傳說中的獨腳行走的山妖夔,與屈原《九歌》中具有特指意義的纏綿多情、“被薜荔兮帶女羅”的山鬼完全是兩同事,這裡它和第一句中所言的孽龍一樣,都是喻指具有侵略野心的沙俄、日本兩個帝國主義列強。自從八國聯軍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並以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之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東北的爭奪,沙俄一手炮製了“黃俄羅斯計畫”,妄圖變中國東北為其殖民地,1900年,沙俄公然派兵侵占了中國東北各鐵路線和主要城市。沙俄的舉動與早已覬覦中國東北的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發生矛盾,為此兩個帝國豐義國家於1904年在中國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骯髒的強盜爭奪戰,並於次年由另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居中調停,簽訂了嚴重踐踏中國主權的《朴茨茅斯條約》。1907年沙俄、日本勾結,締結了企圖瓜分中國東北的第一次《日俄密約》。同年,日本又在侵占朝鮮後拋出了所謂“問島問題”,明目張胆地提出了其領土要求。對日、俄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林怕渠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在到東北不久,就和勸學總所監督楊錕鉛一同上書提學使吳魯,發出了“虎狼之俄,狠鷙之日,眈眈逐逐,各思攫為己有,三省殆全局危”的警告。這兩句詩正是對當時危機四伏的東北乃至全國現實格局的概括。

第三、四句寫的既是即目之景,即景所感。這首詩寫於1908年的秋天,正是北國大地百花凋落,萬物蕭然時節,同時也包含著一層更深的意義,在同盟會成立的1905年前後,各地革命黨人曾發動過多次反清起義。1904年有黃興、馬福益策劃的長沙起義,1906年有劉道一、蔡紹南策劃的湘贛邊界起義,1907年年宋教仁策劃的東北邊疆起義。陶成章、徐錫麟、秋瑾策劃的浙江起義,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僅在1907年5月至1908年3月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在兩廣、雲南發動了6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但都因缺乏統一組織、帶有脫離民眾的軍事冒險性質而歸於失敗,許多革命志士如馬福益劉道一、徐錫麟、秋瑾等人為此血灑江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眼見群芳消戢盡,何人重有惜花心。”實際就是作者對這一局面的曲折反映和沉痛反思。這裡既有林伯渠對戰友犧牲的惋惜浩嘆,有對祖國前選的深深憂慮,也有要總結革命經驗、重整旗鼓繼續戰鬥的不屈決心,其表達的感情足十分複雜和深沉的。

第二首寫作者登臨龍潭山最高險南天門的觀感。前兩句賦體與比興兼具,它既是對作者遊蹤和覽勝所見的交代,同時也是作者難以平靜內心世界的象徵。“腳踏行雲萬馬奔”正是林伯渠當時激動不寧,思緒如潮水般奔涌的內心情懷的顯現。面對雄渾壯麗、氣象萬千的北國山河,眼見它因清廷腐敗無能而日漸淪入外敵之手,而志在推翻清朝專制統治,打倒帝國主義,列強的革命又不斷遭受挫折失敗,作為革命志士的林伯渠心中不禁產生了無限的現實與歷史感慨。但伴隨這種興亡感慨的並不足動搖消沉與懈怠,而是新的清醒與決心。此句“倦眼”與魯迅先生“聊借畫圖怡倦眼”在情感意義上基本相同,它一面寫出了作者雙眼看夠了清廷的腐敗反動,日、俄等帝國主義的貪婪野蠻,表達了對所處現實的極度不滿和堅決抗議,另一面也用反襯手法,借眼之倦寫出了心之不倦,“兀揩倦眼對乾坤”——要擦亮雙眼,總結經驗,勇敢面對殘酷的現實,繼續戰鬥下去。該詩雖以紀游為題,實際則是借題發揮,感時憂世,抒懷言志,多有深意寓焉。從眼前景物入手,以情結景,宕出新意,詞語裁鑄清新,不落前人窠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