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溪記

游青溪記

袁中道1570年五月七日生,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中道成年時,兩個哥哥都先後考中進士,步入仕途,以反對前後“七子”的復古模擬,主張創新而稱譽文壇。他隨著兩個哥哥,廣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學者。

譯文

原文

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於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於碧不甚瞭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①;比之舍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②初篁則較淡;溫於玉,滑於紈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

注釋

①嵐:林中霧氣。②籜:(tuò):竹筍皮,筍殼。③紈:白色的絲絹。④拊(fǔ):撫摩。

古文翻譯

青溪的水流激盪,水花像跳躍的珍珠,又像濺落的雪片,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沒有什麼不同的,唯獨水的顏色最為奇特。大概世間的顏色,多為正色(青、黃、赤、白、黑)或間色(綠、紅、紫)的,這是我所知道的,然後我唯獨對碧(青綠)色卻不太理解。如今見到這裡的水,才領悟到世間真的有碧(青綠)這種顏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間的霧氣;比起農家的炊煙、新發的柳枝顯得有些濃,比起剛脫皮的竹筍、 新竹顯得有些淡;比玉更溫和、比白色的絲絹更滑潤,達到清冷豐裕的極致,可以撫摩飲用。

寫法舉要

文章主要通過用“秋天”,“曉嵐”,“含煙新柳”,“脫籜初篁”來比喻水色,說明了溪水清澈、碧綠的特點。

《游清溪記》中水的特徵:

①“青溪之跳珠濺雪”——突出水流之激盪;

②“吾知之,獨於碧不甚瞭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通過心理描寫來側面突出水色之碧綠。

③“如秋天……滑於紈”——通過比喻和對比描寫突出清溪水色、水溫以及清溪周圍清冷的氣氛。

④“至寒至腴,可拊可餐”——突出水之清澈乾淨,還有水很甘甜的意思。

作者簡介

作者:袁中道(約1575年—約1630年),明代 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 公安派”領袖之一, 袁宗道、 袁宏道胞弟。漢族,湖廣 公安(今屬 湖北)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中進士,授 徽州府教授,止於 吏部郎中。與其兄宗道、宏道並稱“ 公安三袁”,其成就次於宏道。其文學主張與宏道基本相同,強調性靈。他較兩兄晚歿,目睹模仿 公安派的文人的流弊,晚年又形成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思想。他的作品以散文為優。 遊記文能直抒胸臆,文筆明暢;日記多有精粹文筆,對後世 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著有《珂雪齋集》20卷、《袁小修日記》2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